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傳福音的不是口號

不單是傳教士,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傳教士。然而教友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又佔多少?我們傳佈不僅是基督的福音,更重要是要身體力行,展示基督的價值觀,懷著關懷的心為周遭的人帶來希望。我們不僅「要堅持你所學和所信的」(弟荗3:14),更要信仰你所宣講的,教導你所信仰的,也要實行你所教導的。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癩病人的謝恩

今天的讀經講述癩病人獲得治愈,其中只有一個外邦人回來,「跪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路17:16)。談到感恩,我們不期然想到每年的感恩節,大家有興趣知道的往往是銷售狀況,為求預測來年的經濟趨勢。這就是我們向主謝恩的方式?話又說回來,我們為何要感恩?其實有因必有果,就如納阿曼患癩病,蒙厄里叟先知指引到約旦河浸洗,結果痊愈了,然而先知卻拒絕謝禮。同樣地,天主或許也不需要我們謝禮。天主是萬物之源,祂擁有一切,我們是祂的創造,祂竟交出愛子為我們贖罪犧牲了,祂還需要我們送上甚麼禮物?我們獲得天主的醫治,生命理當作出改變,就如保祿宗徒歸化後努力傳揚福音,最終為主殉道,為主全然付出這就是我們感恩的正確方式吧!

2025年10月5日星期日

信德

我們祈禱向主求甚麼?為自身、家人、還是世界?在今天的福音中,宗徒向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路17:5)宗徒竟祈求主增加他們的信德?我們有否經驗過向主禱告,求祂施以援手卻未有回應?在等待中未有答案,我們會否懷疑?甚或因失望而放棄?其實人與人相處,最大的考驗同樣是信任吧!哈巴谷先知又提醒我們「義人必因他的信德而生活」(哈2:4),所以我們要堅信主在我們中間,遇上困難要竭盡本份賴天主的大能去完成,之後就在祈禱中交托給主,不管結果怎樣「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17:10),毋忘在逆境中為主作見證。

2025年9月28日星期日

讓天主介入

富翁與乞丐拉匝祿的故事呈現路加對窮人的關注,物質上的欠缺固然令人憂慮,精神上的貧乏更值得我們關注。拉匝祿解作「天主會幫助」,若然我們視而不見,天主又怎樣施以援手?神父在講道中指出現代人最大的罪可能是心已麻木,對身邊的人和事冷漠,視而不見。今天的福音提醒我們要為公義發聲,惟有行動才能活出信仰,就如保祿宗徒訓誨我們「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要努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弟前6:11-12)。我們不要以為自己微不足道,為不公不義做點事,追求正義,讓社會美好一點。集腋成裘才能改變世界,噓寒問暖比金錢捐獻,伸出援手更實際。

2025年9月21日星期日

要成為精明、忠義的人

耶穌稱讚不義的管家辦事精明,這教導一直令我費解,日前聽到一個新的解讀,原來當代債戶的欠單,通常是主人的欠款加管家的佣金,管家讓債戶除免給自己的佣金,是合法地為自己舖排後路。儘管如此,我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若4:24),才能永亨福樂,現在就「舉起聖潔的手祈禱,不應發怒和爭吵」(弟前2:8)。

2025年9月14日星期日

得救的標記

今天是光榮十字架慶節,三篇讀經都有類似的主題,強調信靠。《戶籍紀》中出現了銅蛇,緣於以色列民在出離埃及後,對天主賜下的食物感覺乏味而抱怨,人產生不滿久而久之便漸漸遠離天主,天主遂降下火蛇懲罰他們,為使以民不要重蹈覆轍,天主以類似的標記來提醒以色列民,命梅瑟做了一條銅蛇,凡瞻望銅蛇者必得救。保祿致書斐理伯城信友時亦指出耶穌「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十字架是救恩的標記,是天主愛的表達。在福音中耶穌對尼苛德摩講論新生,「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若3:14)。十字架救贖了我們,同樣地我們要瞻仰祂,相信祂,才能得救。

2025年9月7日星期日

與主同行

 今天的選經有一提問:「世上的事,我們還難以測度;目前的事,我們還得費力追求;那麼,天主上的事誰還能探究?」(智9:16)其實主耶穌在生活中不斷與我們交流,祂透過我們遇見的人、經歷的事,在不同處境中向我們講話。當我們研讀福音,默想祂的話語,思考祂的比喻時,會否感受到祂的指引;耶穌甚至會使用奇蹟讓我們體驗祂的恩寵。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我們即使深信天主,熱心參與彌撒及聖事,會懷疑天主嗎?我們或許未能把自己痛苦和憂慮,向主耶穌傾訴。神父提醒我們病苦逃不了,只有透過與主耶穌結合,我們才能在痛苦中體會主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