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

跟從我! (瑪4:19)

今天是聖安德肋 (Andrew) 宗徒慶日,選讀的《福音》是耶穌在加里肋亞召選首批門徒 (瑪4:18-22)。安德肋是西滿伯多祿的哥哥,與斐理伯同是貝特賽達人,住在這城的人通曉多國語言。在課堂上吳神父在講述《若望福音》第12章時無意間提及安德肋宗徒,當時有些希臘人 (可能是僑居外地巳受希臘文化薰陶的猶太人),他們希望拜見耶穌,由於他們不懂希伯來語 (或/及 阿拉美語),遂請通曉希臘文的斐理伯宗徒幫忙,而斐理伯把此事告之安德肋…

到了下午,我才細閱今天的讀經,但所有思緒總是離不開《若望福音》第12章的情景,看到的是耶穌召選門徒時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真糟糕! 首先,這些崇拜天主的希臘人渴望受教,親自登門造訪叩門請求拜見耶穌,在我眼中是天經地義的事 (若12:20-21)。 就如保祿宗徒在少年時遠赴耶路撒冷,拜加瑪里耳經師為門生一樣。 那有師傅主動招攬陌生人叫人們跟隨祂呢?這是沒有面子的事吧?況且,耶穌召喚的是烏合之眾,是捕魚的漁夫,又怎能承擔天主的計劃?

《讀經一》給予我一點啟示,『凡相信他的人,不至於蒙羞』(羅10:11),不管是耶穌召叫我們或我們造訪祂,區別不是尊與卑、先或後、或是面子問題,而是承認。我們的心若然相信天主使主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便可成義;口裡承認,呼號上主名號的人,必然獲救。得著耶穌的派遣,我們始能去宣講,「所以信仰是出於報道,報道是出於基督的命令」(羅10:11)。

基督的命令是:「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他們 (伯多祿和安德肋倆兄弟) 立刻捨下網,跟隨了祂 (瑪4:19-20)。《思高聖經》採用了兩個類似的字,「跟從」和「跟隨」;New Jerusalem Bible 的譯本是「跟從」Come after me 、「跟隨」Followed。也使我記起在朝聖時,我在聖墓大殿 (Chapel of finding the Cross) 被吳神父斥令我要緊隨著他,我只跟在他背後一陣子,在觀看完大司祭祝福禮後就跟不上了,也懶得作。門徒們卻因著耶穌的一句話,追隨了主耶穌一輩子,可見主耶穌非凡的號召力。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將臨期

昨天在「聆風樂禱」聚會後遇上 Danial,他告知我在與林神父會面後,將往聖德肋撒堂參與提前彌撒,我起初不以為意,只簡單的回應說,星期六晚的提前彌撒通常是駱神父主禮。之後,我的腦海開始泛著一些模糊的記憶,在2007年瑪竇年的首個主日 (即將臨期的第一個主日),我是參與駱神父在聖德肋撒堂主持的主日提前彌撒,我在往教堂的路上還不忘檢視電郵,竟意外地收到梁幹潮神父的一個回覆,他除了感謝我的捐獻外 (其實我只是向神父查詢捐獻的方法,並沒有許下任何承諾),還說在明天的主日感恩祭會偕同蒙古的小朋友為我祈禱,懇求天父體察我的需要,並回應我的訴求。我遂想…在這個星期裡,梁神父是第二位巳離港又主動說會為我祈禱的神父,我需要他人在遠方為我禱告嗎? 我缺少了甚麼呢?

在翌日,不可置信的事情發生了,在中午過後,我收到一地產經紀的來電說有客人想「睇樓」,我見十年難逢一閏就答應了,沒想到在當天即簽訂了臨時買賣合約。我們當年購買這藍籌屋苑單位是為「放租」,滿以為租金可抵銷每月供款,可惜在購入單位後不久,緊貼的上層單位發生了一宗凶殺案,一位韓籍租客被前大樓保安員殺死,鄰居們都紛紛以偏低的價格出售樓宇,而我們堅持不會蝕讓,所以放盤多年一整無人問津。買家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就「叫價」只減了萬多元 〔為使尾數是八萬八千〕,惟要求延長交吉期至兩個月,待他們租約期滿才搬入居往,這正符合我們裝修舊居的需要… 事就這樣成了!

去年的將臨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成了一個無業的人。朋友們起初都會鼓勵我,不斷說他們相信天主會有更好的安排給我,為我祈禱之類。直至最近有一位朋友好奇的問我,妳是否仍然相信當天能夠售出單位是上天的眷顧呢? 她還有一連串的提問… 單位若在金融風暴前出售,妳可以多賺50萬… 單位成功出售,妳沒有了經濟牽掛才會貿貿然辭掉那份高薪厚職… 妳有後悔嗎? 我沒有後悔,因為賣樓是一個我巳久遺了的顧慮,深信只有上智的天主才能洞悉。我只是對永無止境的等待有點不耐煩,人沒有了方向,生活就變得無意義而巳。踏入將臨期,我有新的體會...

將臨期提醒了我,各人不管是富是貧都是活在一個永無休止的等待中。或許,自創世以來,人類就是等待著,期盼默西亞的拯救。在基督降生、受難、復活、升天後,我們又要盼望祂的再來。現實的生命就是將臨期,我們期待在生活中能與主耶穌相遇,特別是在臨終和世界窮盡的一刻,切願基督能夠臨在與我們在一起。今天的《讀經二》不是勸勉我們在等待中依然要向前邁進嗎 (得前4:1)?「等待」的終向是天國,「等待」不是怨天尤人、遲疑不決、遊戲人間。我們要有行動,無論對主或是對人都要彼此相愛,且要不斷「增長滿溢」(得前3:12),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堅固的心志去仰望上主。

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乙年的最後一天

教會安排禮儀年的最後一個星期,連續六天的《答唱詠》都是選讀《達尼爾先知書》第三章,似乎是鞭策著我要與火窯中的三個青年人一起懷著信德,即使在危難中也不忘同聲歌頌、光榮、讚美上主,直到永遠!

《讀經一》承接著昨天的經文,描述達尼爾先知在異象中看見四個巨獸,這景象令他煩亂且憂愁,今天的讀經是四個巨獸的解釋,他們分別是迫害以色列的四個民族,包括:(1) 獅子 [587BC 滅猶大南國的巴比倫];(2) 熊 [~400BC 的統治者波斯];(3) 豹子 [300-100BC 的統治者希臘];(4) 十隻角的惡獸 [721BC 滅猶大北國的亞述 (即敘利亞) ]。以色列民應當稱謝上主,因為至高者不斷藉先知向他們宣告祂的旨意,啟示了救恩的奧秘。

在禮儀年的最後一天,雖然發生了數件在我掌握以外的事,卻奇怪地沒有困擾著我,因為上主的安排是妥善的。我今天如常往聖神修院參與每月一次的「聆風樂禱」,希望能遇上 Monica 可以與她傾談 Eliz 不願上主日學的事。在林祖明神父講道期間,Ita 來電我並沒有接聽,她遂發了SMS 告知我她明天不會帶 Eliz 返聖保祿堂,我即時四處張望卻不見Monica。在聚會後我發現 Danial 坐在我的後排,便告知他收到SMS 的事,Danial 比我還要緊張,他立刻致電 Ita 跟進這事,我也放下心頭大石。由於Danial 約了林神父有事商討,我便與他話別。我本打算把前兩天買下的狗衫交給一位照顧「孖寶」的越南藉修士,但見他非常忙碌,我便決定先往探望我的狗朋友「孖寶」。「孖寶」慣常地留守在狗屋內沒有出來迎接我,我惟有在欄杆外觀望牠,大家靜靜地你眼望我眼。之後,我見林神父走近,便急不及待走向他,把狗衫交給了神父,神父說了一聲多謝後,便問我:「孖寶」不理睬妳呀?! 我與妳一起走去給「孖寶」看看牠的狗衫好嗎? 我便對神父說:「孖寶」不向我吠叫巳經好「俾面」了,我也乘機提醒神父,Danial 與他的約會。 〔圖片是五年前的「孖寶」〕

之後,我往小聖堂參與明供聖體,在樓梯口遇上方濟會黃國華神父,我與他打了一個招呼便往上走,轉了數層樓後迷失了方向,不自覺地衝口而出說:「死啦!我又行錯了路」,卻有人回應我說:「妳往那裡去?」原來是黃神父… 其實,我只是多走了一層,不是走錯了樓梯! 可是,在回家的途上,我乘座的巴士卻真實地走錯了路,這位女司機忘記在東區走廊的一個路口要右轉上柴灣道,竟直駛往杏花村,乘客們十分鼓燥。女司機不知所措,我遂指示她正確返回柴灣道的路徑… 我能夠做嚮導是因為同樣事件在兩個月前也曾發生過,當天我似乎也是剛參與完「聆風樂禱」,在同一巴士站登上同一線路的巴士,很神奇的一天!!! 我知道一切不是偶然,「祂的國是永遠的國,一切邦國都要服事祂,順從祂」(達7:27)。

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時時醒寤準備

由於杜拜主權基金「杜拜世界」陷入財困,可能要延期償還590億美元的債項,市場憂慮這可能是 8年前阿根廷債務危機的翻版,港股受消息拖累全日暴瀉 1075點,創本年度單日最大跌幅,也是亞太地區跌得最多的股市。我剛剛聽到一位財經評論員獨特的分柝,令我沉思了一會,泛起一些近期《福音》的教導,這位評論員批評香港的投資者反應慢,昨天在得悉「杜拜世界」的噩耗後,還慣性盲目等待美國股市的走勢,大家都忘記了昨天是美國的感恩節假期,美國在今天亦只有半日市,精明的投資者理應在昨天收市前沽貨離場,不然的話,香港股市不會在今天跑輸其他亞太地區云云… 為何香港人的反應會如此遲頓呢? 仰望美國有何益處呢?

今天走在街上真的有世界窮盡的感覺,藍籌股遭恐慌性拋售,我好奇地探究一下我持有的 Trinity跌了多少,慶幸賬面仍獲利40%。昨天的《福音》不是告戒我們「眾人要因恐懼,等待即將臨於天下的事而昏絕,因為諸天的萬象將要動搖」(路21:26),又有多少人洞悉幻象即將爆破呢?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講了一個比喻說:「你們看看無花果樹及各種樹木,幾時,你們看見它們已經發芽,就知道:夏天已經近了」(路21:29-30)。可是,人總是不懂得醒寤準備,依然盲目地等待、虛度了歲月。

還有,昨天被燒死的六頭狗是初出生的小唐狗,主人因怕小狗被大狗欺負,把牠們關在房內,至令牠們無法逃生,相片中的大狗們雖然避過一劫,看看牠們的面容... 小動物也會因慘劇而難過。以下是《蘋果日報》的報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127&sec_id=4104&art_id=13464452

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願平安常與萬物同在

今晨我在夢中看見「孖寶」(聖神修院的一頭德國狼狗),難道是要提醒我星期六的「聆風樂禱」聚會嗎? 之後,得悉在尼泊爾將有25萬頭動物在一宗教祭獻中被斬首,埋藏頭顱的地方竟達兩英畝,犠牲動物作奉獻為人類有何益處呢? 這是甚麼的一個世代? 令我更沮喪的是昨晚深夜有六隻狗活生生被燒死了,事情是這樣的… 今早Judy 告知我她的鄰居在夜半發生火警,令她無覺好訓,慶幸沒有人命傷亡。根據《明報》的報導,消防員到達火場後花了20分鐘才將火撲熄,在屋內發現六頭狗隻屍體,消防處估計火警由廚房電線短路引起,並沒有可疑。狗隻的警覺性較人類高,人在熟睡中並不容易察覺家中巳起火,可能是狗兒的吠叫聲喚醒屋內的人們。是主人知道大難臨頭為求逃命,棄狗兒不顧嗎? 對於六頭狗隻無辜枉死了,我十分悲痛。

今天的《讀經一》記述賴天主的拯救施援,達尼爾脫免獅子的爪牙,一點也沒有受到傷害,且證明他是一個無罪的人,對君王盡忠職守 (達6:12-28),好一個大團圓結局。為何天主沒有解救那六頭可憐的狗兒呢? 我明白這慘事是天主黙許的;況且,死者巳矣,我惟有盡力關心在世的狗朋友。我遂約了 Judy吃午飯,還一起選購了一件狗衫給「孖寶」,我也想為老虎狗朋友買一件,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size。

2009年11月25日星期三

倚賴天主行事 (撒上14:45)

今天的《讀經一》講述上主以手指在王宮的粉牆上寫字,令貝耳沙匝王極其驚慌、心意煩亂,遂召達尼爾先知入宮解疑釋難 (達5),達尼爾道出天主的旨意是:(1)「默乃,默乃」的含義是王的國祚將要完結,現在擁有的一切快要化為烏有;(2)「特刻耳」是指貝耳沙匝王是一位不完美的君主,未能省察自己的不足;(3)「培勒斯」是暗示瑪待人和波斯人要奪去貝耳沙匝王的領土,也提醒我們現世的光榮不是永恆的。或許,天主不斷在我們生命的牆壁上寫字,貝耳沙匝王尚且知道這是天主的警戒,可惜為時巳晚。我們的靈魂還來得及醒覺,不要遲疑啦!

達尼爾先知藉此大膽責斥君王的罪過,貝耳沙匝王應清楚知道是天主將國家、威權、光榮和尊嚴賞賜了他的父親拿步高,天主願意給誰統治,就給誰。貝耳沙匝身為拿步高王的兒子,仍不低首下心,竟把耶路撒冷天主殿宇內祭獻用的聖器,分配給官員和妻妾作餐宴的器皿,他不僅沒有光榮天主,反更褻瀆了至高者,貝耳沙匝王在知悉自己的過犯後,在當夜即為人所殺。反觀達尼爾先知,他倚賴天主行事,連「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路21:18;撒上14:45;撒下14:11),天主也賜與他「口才和明智,是一切仇敵所不能抵抗及辯駁的」(路21:15),最終達尼爾披上絳袍,帶上金項鏈,位居監察史分治全國。好一個綿羊和山羊的見證。

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不要驚惶

今晚與 Louis 外出吃飯,酒樓的電視正播放 TVB 的處境喜劇《畢打自己人》,我們倆人都是首次收看整整的一集。可是,晚飯還未吃完,就出現特別新聞報告,原來在劇中飾演大老闆「閰器」的陳鴻烈,在拍劇期間心絞痛,送院後不治,享年66歲。今天的《福音》不是告戒我們不管是美麗的耶路撒冷聖殿,還是熣燦的人生,總有窮盡的一天嗎?

我在過去的一個月只遞交了兩份應徵申請,今天有機會應考,催促我要「讚美上主,歌頌稱揚他,直到永遠!」(達3) 我準時到達試場應考Written Test,見房間內有一位監考官,由於有三位應徵者缺席,在派發試卷後又有一位應徵者決定放棄,連同我在內只剩下六個人應考,其中一位是我就讀碩士課程時的同學,我心想一個 Marketing Director 竟對這份 Marketing Manager 的工作有興趣,她真正渴求的是甚麼呢? 在兩個小時內,我們要就兩個不同的項目分別呈交一份英文的 Sponsorship Plan Proposal 和一份中文的市場推廣方案,很具挑戰性吧! 又是騙局? 難道我可以「不跟隨」嗎?「時期近了」,是教我「要謹慎」,即使受欺騙是天主容許的事,我「不要驚惶」(路21:8,9)。

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讀經一》和《答唱詠》都是選讀《達尼爾先知書》,達尼爾先知與三位青年人在充軍巴比倫後被選入宮中。在教養期間,他們四人為免觸犯梅瑟法律,堅決不肯享用君王的美酒佳餚,只吃蔬菜和喝清水,天主遂賜給了他們特別的恩寵,擁有才智與聰明,能精通各種文字和學問,而達尼爾更通曉神視和夢兆,最後四青年獲得拿步高王的垂青。《福音》則講述耶穌在聖殿讚窮寡婦給天主的獻儀,較眾人付出的都要多。

今天的讀經很有警戒的意味,提醒我要切實遵行十誡中的第一誡「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我在過去的兩天不斷記掛著明天的筆試,但實際上我並沒有為應試而幹了甚麼的準備,時光溜走了,天主的事我就擱置在一旁。我也想起在課堂上吳神父在無意間提及「富翁與拉匝祿」(路16),雖然我不認同他把比喻中的這個討飯吃的拉匝祿,與《若望福音》中耶穌復生的拉匝祿相題並論,但是他們倆位拉匝祿都是我喜歡的聖經人物,他們標誌著永生,帶給我無限的安慰和鼓勵。也「求主救我擺脫人的欺壓,為使我能遵守祢的律法」(詠119:134),如同拉匝祿和匝凱一樣。

2009年11月22日星期日

基督君王節

「人子」這個稱號在《新約》中經常出現,我一向以為是耶穌基督的尊稱。及後在《達尼爾先知書》和《厄則克耳先知書》相繼遇上「人子」這稱謂語,我開始疑惑,究竟這稱呼是褒還是貶呢?

在《厄則克耳先知書》的課堂上,吳神父解說上主稱厄則克耳先知為 Son of Man (人子) 是You human being (你這個人) 的意思,我遂想就是如斯簡單嗎? 前兩天在聖經課堂上,李Sir就「人子」作解釋說,「人子」在希伯來文是 ben Adam,字面上的意思是亞當 (泥土) 的子孫,代表人類是由泥土所造成,「人子」可解作人類中的成員,簡單的說即「你這個人」,這解釋可套用於《厄則克耳先知書》中的人子。在今天的《讀經一》中記述達尼爾先知在神視中「看見一位相似人子者,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走向萬古常存者」(達7:13),經文中的「人子」是解作一位相似天主的人,同樣是《舊約》中的《先知書》,但在解釋上竟有重大的差異,李Sir告知我們原來《達尼爾先知書》第七章的原文是亞拉美文 (亞蘭文),即耶穌年代的語言,而亞拉美文的「人子」是 bar-Enosh,Enosh 有肉性的含意,是一個會死的人,以此象徵降生成人的耶穌帶有人類肉性的特質,是真人真天主。

我們在領洗後分擔了耶穌基督的君王、司祭和先知的職務。今天是禮儀年的最後一個主日「基督君王節」,李Sir提醒我們要成為「君王」,就必要去除自己的內在的邪惡,真正操控自己的靈魂,成為自己的主人,始能戰勝外來的邪惡,及管治其他的人。他囑咐我們閱讀《天主教教理》平信徒參與基督的君王職 #908, #909條,好能實踐主日的教導。

908 基督藉著服從至死,給了門徒們王者的自由,「為使他們以克己和聖德的生活,在自己身上戰勝罪惡的王國」。 凡能克制自己肉體、統馭自己靈魂,不讓自己沉溺於私慾偏情的,就是自己的主人,他可被稱為王,因為他能自律。他是自由及獨立的,不讓自己被有罪的奴役束縛。

909 此外,平信徒也要集中他們的力量,去挽救世界上引人犯罪的風俗和生活環境,使它們都能符合正義原則,不但不妨礙、而且有助於修德行善。這樣一來,就能把道德的價值灌注在人類的文化和活動中。

2009年11月21日星期六

奉獻聖母於聖殿慶日

今早 Louis 在離開家門前叮囑我要到 Jusco 買生蠔和象拔蚌,因為今晚要回奶奶家一起打邊爐。由於劏和切象拔蚌要等候15分鐘,我便走到附近的一間茶餐廳,在吃過早餐正要付款之際,我發現錢包內沒有錢,算盡所有零錢也只有六、七元,我呆了一陣,只說了三個字「對不起」,老闆娘隨即回應我說:「下次光顧才付賬吧」,我也不敢怠慢立刻往對面街的銀行櫃員機提款,然後返回茶餐廳結算。之後,我再仔細點算錢包內的東西,全部紙幣不翼而飛,約損失四、五佰元,奇怪的是身份證和信用卡並沒有遺失,也慶幸自己遇上一個尚有道義的小偷。「熙雍女子,歡呼喜樂罷!」(匝2:14)

今天的《答唱詠》(聖母讚主曲) 和《福音》都是選讀《路加福音》,看似是相關的,都是讚美聖母瑪利亞芳表的經文。《福音》記載聖母瑪利亞路遠迢迢往葛法翁探望耶穌,但耶穌沒有立即接見母親,卻對門徒們說:「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路12:5);也記述依撒伯爾因表妹瑪利亞的到訪,讚頌她說:「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2:5)。聽從福音的道理,信而能行是有福的人。有福的人也該與瑪利亞一樣,對上主懷有依恃之心,時時感恩,讚頌上主!

2009年11月20日星期五

聖潔自己

今天在課堂上,吳神父講述《瑪加伯上》四章,當時敘利亞人被驅趕離開耶路撒冷,在光復聖殿後,由於祭壇先前曾以豬獻祭邪神被玷污了,以色列民遂在「基色婁」月 (猶太月份的九月,即現今的十二月) 安排了一個為期八天的祝聖祭壇典禮,這慶典是唯一的一個由人設立的節慶,有別於帳棚節、逾越節、重建節… 之類是由上主所訂立的。重新祝聖聖殿猶如慶祝我們的領洗紀念日,由於是新生命的開始,我們要歡樂慶祝,欽崇讚美上主。另一個的象徵意義是修和聖事,《格林多前書》六章十九節記載:「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而你們已不是屬於自己的了」,我們作了惡事,在省察後即使妥善辦了告解,其實不等同神聖,我們也得要重新奉獻自己給天主,使我們的身體能再次成為聖神的宮殿。

最近朋友們都不約而同問我是否仍然牽狗兒去街街,怕不怕再被牠們弄傷足踝。我當然怕受傷害,但會傷害我的似乎不是狗兒。金毛狗 JoJo 巳明白我的顧慮,每當鬆獅狗 Leo 在失控之前,JoJo 都會用自己的氣力先拉停 Leo 以免我跌傷。我早前曾擔心 JoJo 會因而扭傷頸項,慶幸 Leo 很快便通曉這是要停下來的警號,一頭狗竟懂得體察人的需要、甘心為人犠牲,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擁有這美德呢?

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

不再哀哭

昨天在課堂上同學們向我查詢是否知道梁加恩神父 (Fr. Lucas Leung OFM) 在幹了眼手術後的情況,怎料在回家後即收到神父剛寄發給我的電郵,其中的一句令我非常憂心他的健康,就是 (I pray to St. Benedict for a happy death),也使我想起「匝凱」的噩耗,整天也心緒不寧。今晚在課堂上遇見剛從澳洲回港的杜修女,我就立刻向她查詢梁神父的情況,修女肯定的說:「他很好呀!還駕車到處逛… 」我才鬆了一口氣。

今天的《福音》是連續第三天選讀《路加》19章,耶穌哀哭耶路撒冷的滅亡說:「沒有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因為你沒有認識眷顧你的時期」(路19:44)。因著耶穌基督的這句話,我相信我能夠擺脫由「匝凱」引發的不安。生平第一次接觸匝凱的故事是2003年的元旦,我直覺這是死亡的徵兆感覺異常懼怕,對於往後發生的相關事情,我曾以為是惡運,及後認為是巧恰,現在我會視之為眷顧,熟悉聖經的人當然明瞭匝凱是煉靈月的讀經,與死亡有著劃不可分的關係,但對於我這個剛領洗的教友,我在當刻是怎樣洞察出「死亡」的啟示來呢? 唯一的解釋是「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路19:9)。

我也要緊記「忘記天主的人們!你們要徹底覺悟,免得我撕裂你們時,沒有人來搶救」 (詠50:22)。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維護上主法律的人

昨天我還理直氣壯地認為只要肯去做,沒有甚麼事情是做不來的,看了今天的讀經我猶豫了一會,我明白到天主不是要我們盲目地去幹(或犠牲),我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清楚自己的使命和目標,才能承行上主的計劃。

匝凱要攀爬上野桑樹,他的障礙不是身材矮小,而是他巳被群眾標籤為罪人,他要衝破人們的竊竊私議、冷嘲熱諷,走在人群中才能見一見主耶穌的面容,匝凱選擇爬到樹上去可見他理念清晰,憑藉對主耶穌單純的渴慕,他跨越了所有阻隔,就如《讀經一》中慘受敘利亞國王威嚇的母親,她全心寄望於上主,肯定吃禁肉是違反梅瑟法律,即使七個兒子抗命不吃豬肉而相繼壯烈殉難,她不但欣然忍受,還鼓勵小兒子要視死如歸,因為當我們仰視天,俯視地,一切都是天主由無之中造生的,我們是祂的受造物就當要維護他的法律,縱然要捨生致命,上主必「仁慈償還你們的靈魂和生命」(加下7:23)。

這位鐵石心腸的敘利亞國王,恰似《福音》中「米納」比喻的國王,王說:「那些敵對我,不願意我作他們君王的人,你們把他們押到這裡,在我面前殺掉」(路19:27)。面對這些不仁不義的人,我們願意做一個叛逆者,即使受人蔑視、排斥或滅絕,也絕無虛偽地依恃天主,忠誠地善盡基督徒的職份嗎?

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

野桑樹

今早當我知道讀經是「匝凱」時,巳沒有太大的懼怕,只猜想我會有甚麼特別的體會呢?《讀經一》講述厄肋阿匝爾 (Eleazar) 經師因為不願接受外教禮俗而吃禁肉,為主殉道了,厄肋阿匝爾寧死不屈解釋說:「我的作偽 (若假裝吃祭肉) 和貪戀殘生,他們 (青年人) 也都因我的緣故而誤入歧途」(加下6:25),他的回應我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多年前老師教導我們不可胡亂橫過馬路時也說過類似的話:「你們衝紅燈過馬路,有否想過公公婆婆會唔以為是綠燈,便跟隨你們一起走過馬路,這是很危險的事… 你們也會為其他小朋友立了壞榜樣…」由於老師的循循善誘,小小年紀的我巳懂得真誠地遵守交通規則。兒時的我頭腦簡單、單純信靠,當時體會的真理竟是終生受用。

《福音》講述稅吏匝凱,我對這聖經故事再沒有新的體會,惟有揭閱聖經辭典找靈感,意外地發現「匝凱」(Zacchaeus) 按希伯來文是解作「純正」,我隨即在網上再搜尋,「匝凱」有pure (純潔的),innocent (清白的) 的意思,原來與 Agnes 的名字有著相同的意思,「我又醒了,因為上主常扶持著我」(詠3:6)。匝凱由於單純的渴望,為求要看看耶穌一眼,便攀上了一棵野桑樹 (有說是野無花果樹),主耶穌便被他的傻勁觸動了。我在以色列見過這種野桑樹,真是不難攀爬的。其實,天下沒有做不來的事,只怕我們沒有心去做而已。

2009年11月16日星期一

搖籃

今天選讀的《瑪加伯上》其實我不太認識,似是在敘述一些以色列人煽惑民眾,鼓吹推行希臘文化,國王也表讚同,還在猶太各城修築了邪神祭壇,且下諭令焚毀所有法律書,有些以色列民遂背棄了上主的宗教和法律,亦有許多以色列民「堅持不變,決不喫不潔之物,寧願拾生,而不願因吃禁食而自污,更不願褻瀆聖約」(加上1:62-63),寧願被處死刑,也絕不背叛天主。

《福音》記述耶穌在耶里哥行神蹟治好一名瞎子,使他重見光明 (路18:35-43)。瞎子最初受到阻嚇和斥責,他仍堅持要接近耶穌,大聲喊叫說:「達味之子,可憐我罷!」,耶穌聽到有人宣稱祂是救世主便停了下來,在與他傾談後給他說:「你看見罷!你的信德救了你。」

今天在課堂上吳神父不經意地談及 born Catholic,我對這英文詞彙一向不太理解,總覺得是有語病的,原因是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主教徒,所有人都是經歷過洗禮才成為天主的子女,不同的是有些人在嬰孩時期巳受洗,而有些人則在成長後經由慕道才領洗入教。經吳神父講述我才知道在出生後不久即受洗的教友也稱作 cradle Catholic (搖籃教友),這稱謂似乎比 born Catholic 更貼切。神父遂說笑 We are a “cradled” Catholic,令我想到領洗使基督徒生活在天父的庇廕下,我們如同嬰孩被撫育,安穩地在搖籃中,當我們面對窘境、受逼害、或是驚怕,只要我們如瞎子一樣大聲喊叫,主耶穌必會回應施以救援。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珍惜當下,以行動去愛

今天的主日讀經很有警醒意味,畢竟還有一個星期這個禮儀年度便要過去,即使耶穌說:「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谷13:31),我深信主的承諾,也明白祂貴為大司祭卻甘願為我們這些罪人犠牲,使我們歸依有望,主耶穌對我們的愛肯定是永恆不變的,遺憾的是我依然感覺無限唏噓…

在彌撒後我遇上一頭16歲的鬆獅狗朋友,我巳有一年沒有與牠踫面了,牠的兩位同伴在08年的復活節被送往人道毀滅,我當時非常傷心。今早天氣轉涼只有17度,主人巳為鬆獅狗加衣,我見鬆獅狗因年紀老邁有點舉步維艱,我鼓勵牠要努力撐下去,在按撫牠一番後,大家在離開時都依依不捨,牠目送我安然橫過馬路後才肯往前走,一頭比人類還細心的狗兒。就在這剎那間,我想起馮定華神父在講道中告戒我們的話 --- 你的言、行、態度有否給人帶來痛苦呢? 我們應當時常留神和警醒,就能減少犯罪的機會。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洞悉自己的過犯,無法認罪又怎樣改過更生呢? 不能明認自己罪過的人,也每每不會珍惜耶穌的救贖,不會渴慕永生。

世界總有窮盡之日,就如一切生物難逃一死。死亡是自然的定律,關鍵是我們在臨終時能否無畏無懼地站立在上主面前,相信自己的名字會被上主寫在生命冊上。

我在數個月前曾答應一位朋友,為她翻譯一篇介紹法國露德玫瑰大殿內,有關聖母和耶穌基督奧蹟的馬賽克鑲嵌畫,我今天完成了《歡喜五端》,作為我虧欠了人、虧欠了主的一點補償,希望我沒有曲解原文的意思。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23874&id=1091004620&l=92d91d47a1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恆心祈禱,克勝一切

今天選讀的《智慧篇》是憶述以色列民在渡過紅海時,上主顯示奇蹟的一刻,再次強調遵從上主命令的人,就如上主護衛的以色列民,即使面對窮途末路,必化險為夷不受傷害。得救的人猶如「牧場上牧放的小馬,跳躍有如羔羊」(智19: 9),不斷讚美拯救他們的上主。這是天國旳預象嗎?

在《福音》中耶穌講述不義判官和寡婦的比喻。判官是不義的人,因為他「不敬畏天主」沒有盡忠職守,且「不敬重人」任由寡婦受欺凌,不肯為她伸冤。這個不義的判官,令我想起「香港申訴專員公署」最近的宣傳短片,口號是「申訴專員提醒你:申訴若然理據足,專員為你解困局」,我總覺得這宣傳廣告有推卸責任之嫌,很官僚作風。無論如何,只要是有證有據,申訴專員也無法藉辭推搪的,我們若要伸張正義,也得學習寡婦不可灰心,鍥而不捨日夜呼籲判官要他俯聽,判官最終是會體察市民的冤情。

根據聖經註釋中的解說,耶穌以這比喻勸諭我們要「醒寤」和「祈禱」,要效法寡婦懷著恆久依恃的心仰望上主,直至天主為我們解困,到達永生的居所為止。我想這是《讀經一》與《福音》相關的地方吧,是末世言論!

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主,在那裡呢? (路17:37)

今天選讀的《路加福音》是昨天的延續,列舉了洪水滅世和羅特一家逃離索多瑪的例子,說明我們的結局不外乎兩個,就是「被提去」與主在一起或是「被遺棄」在陰府裡 (路17:26-37)。《福音》告戒我們必須時常醒寤,當聽從上主的話準備主耶穌的再來。我們若被世俗的事務所纏繞、縱情吃喝玩樂、貪戀財富、沉醉於虛幻不實中,便會阻礙了我們實踐永生。就如洪水來了,除諾厄一家外,都被洪水捲去一樣,屆時便後悔莫及了。今天看這段《福音》帶給我一絲的安慰,是希望的感覺吧,也使我明白到末世不是可怕的事,因為我有機會成為「被提去」的一個。

在課堂上吳神父解讀《讀經一》智13:1-9,《智慧篇》的作者在公元前300年巳勸戒人們不可單單探究宇宙,要及早發現大自然的主宰,認識天主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我們若只窺見宇宙的力量,洞悉火、風、巨濤的威力,見它們可以催毀人的生命便視它們為統治世界的神,甚至臣服於這些受造物之下,向它們獻祭叩拜,卻未能發現這些東西的創造者更有效能,都是真正的愚人。又或是我們看到運轉的星辰和欣賞空氣的流動,就驚嘆大自然的偉大奇妙,遂停留於事物的外表為它著迷,《智慧篇》的作者形容這些貪求物質美麗的人是一時誤入了迷途。

吳神父重申世間上的美物只是天主的工具,天主透過這些東西讓人們認識祂是真神、天地的主宰。愚蠢的人只追求外表,專務研究創世主的工程,卻沒有幹合適的事,去反省探索天主在那裡。這也提醒了我,在人子再來時,愚蠢的人一定會是被遺棄的一群,我要擁有智慧才會被主提去。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小麻雀

今天下午我在等候巴士時遇上一隻麻雀,牠圍繞著我不停地在跳躍,大家相距不及一尺,我遂把牠可愛的樣子用手機拍了下來。《讀經一》指出「天主只愛那與智慧同居共處的人」(智7:28),也數算了擁有智慧者的多項本質和美德,細看這聖經章節 (智7:22-8:1),我發現小麻雀擁有一些我缺少了的智慧特質,包括微妙的、敏捷的、不受損害的、無敵的、穩固的、堅決的、無慮的…小麻雀一定較我先「成為天主的朋友」(智7:27)。

小麻雀也讓我記起《聖詠84篇》朝拜聖殿歌,這是我們在參與舊約聖經朝聖時經常採用的禱文,「萬軍的上主,我的君王,我的天主,麻雀靠近你的祭壇找到了住所,燕子也找到了安置幼雛的窩巢。上主,居住在你的殿宇,常讚美你的,真是有福!」(詠84:4-5)能夠聯同麻雀和燕子一起在上主的殿宇讚美祂,這會是多麼美好的事呢!

《福音》講論天國的來臨不是顯然易見的,是無法猜度和辨識。吳神父時常告戒我們說,《福音》記載耶穌在死去前已出現奇異的景象,如遍地昏黑,「聖所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大地震動,巖石崩裂,墳墓自開,許多長眠的聖者的身體復活了」(瑪27:51-52),未世在這刻巳正式開展了。天國藉耶穌的聖死與復活巳降臨在我們中間,可是天國尚未圓滿,祂圓滿之時就是基督再來的日子,我們的靈魂巳準備好迎接這日子嗎?

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

十個癩病人

今天的《福音》選自《路加》17章講述耶穌治好十個癩病人,這故事發生在耶穌往耶路撒冷準備受難的途中,祂在路經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一帶時,遇上這群癩病人,遂動了憐憫的心,祂只要求病者作出一個信德的行動始能痊癒,就是往司祭那裡檢驗一下,以證實他們的癩病巳消除,是一個潔淨的人可以返回群體中生活。其中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在路上深信自己痊癒了,就回來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祂。經上記載「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路17:18) 換言之,其餘九個被治癒的是猶太人,我想這九個猶太人可能怱怱一起往見司祭,由於撒瑪黎雅人與他們的信仰有別,他們便遺下了這位曾與他們共度憂患的外邦朋友。為何有些人只可以共患難, 不可以共富貴? 早前看過一篇文章形容財富如一塊凸透鏡,可以放大,也可以放火。載舟或是覆舟,是取決於個人的修為。

我又想耶穌不就是大司祭嗎? 只有這個外邦人別具慧眼,找到堪當檢驗他的人。上主要檢查我們的作為,查究我們的心意 (智6:4),也令我記起保祿宗徒對格林多人的教誨,「我們認為光榮的事,就是有我們的良心作證:我們處世是本著由天主而來的直爽與真誠,並不是本著本性的智慧,而是本著天主的恩寵」(格後1:12)。

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

堅守真理,永享平安

今天的《福音》我看完又看也不明白耶穌在說甚麼,「僕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豈要向他道謝」(路17:9) 是何解。我在看過註釋後,才明瞭這奧理是教導我們即使甘心情願履行了上主吩咐的善工,我們不應驕傲,也不該求酬報,因為我們僅滿全了身為僕人的職份,且要常常自視為「無用的僕人」,抱著這謙卑的心態才能免我們陷於虛榮的危險。

至於《讀經一》是選讀《智慧篇》,當中的內容較《福音》的比喻更虛無飄渺,我猜想「義人」是與《福音》的「僕人」相呼應罷,上主藉痛苦試煉義人,強調他們最終必蒙受眷顧和悅納,「因為恩澤與仁慈,原歸於他所選拔的人」(智3:9)。

我對今天的讀經沒有太大的體會,不太知道上主要向我說什麼。我只看到一點皮毛,就是若要得到上主的歡心,我不單要自謙自卑,更重要的是忠信於上主,倚恃祂的真理,我才能得亨永遠的福樂。

2009年11月9日星期一

耗盡

今天是祝聖拉特朗大殿 (St. John Lateran) 紀念日,自2005年重訪這所位於羅馬的聖殿後,大殿的祝聖紀念日一直是我極其重視的日子,或許我信仰的根基就是建基於這所大殿之上,大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厄則克耳先知書》第47章是慶日的選經,由於大殿周遭的環境與先知在神視中看見的新耶路撒冷聖殿相似,我深信聖拉特朗大殿正是新聖殿的預象。我發現今天的選經多了一篇,是《格林多前書》第3章,保祿宗徒叫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我只是受造物,「是天主的莊田,是天主的建築物」(格前3:9),我要成為天主的宮殿,就要讓天主聖神住在我內,讓基督在我的心田上建築。

《福音》講述耶穌上耶京潔凈聖殿 (若2),祂推翻了兌換錢莊者的桌子,銀錢傾倒滿佈地上,又用一條鞭子把從事販買的商人連羊帶牛從殿院趕出去,門徒們遂想起《聖詠》中『我對你殿宇所懷的熱忱,把我耗盡』(詠 69:10) 的話。我會因為渴慕上主的宮殿而耗盡自己嗎? 就如昨天《福音》中的寡婦把僅有的全都獻上。我又記起吳神父解說「水從右邊湧出」(則47:2) 是指耶穌被刺透肋旁流出血和水,這活水成為救贖我們的江河。我遂想連聖子也要耗盡自己才能完成天父的使命,我們難道無需「耗盡」便能進入永生嗎?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方舟行

我今天亂打亂撞到了方舟。事緣是 Ita 在社區中心購買了入場票,今天會帶Eliz 和 Joshua到方舟遊覽,可惜入場票巳售罄不能預留一張門票給我。適逢聖保祿堂今天也安排了方舟遊,我遂參加堂區大旅行,打算在場內與 Ita 會合,也想趁機踫踫運氣希望能遇上馬灣的鬆獅狗「二叔公」,怎料電話網絡出現問題,我整天也未能與Eliz一家聯絡上。

參加堂區大旅行有180人,我認識的就只有 Monica 和 Portia,我在入場後不久便與她們失散了,在看3D電影時我收到范神父的電話,他向我查詢有否見到連神父,我就在無意間伴隨著兩位神父和劉秘書一起遊方舟了。方舟的3D電影平凡乏味,生命教育館的遊戲又很無聊,兩位神父卻玩得很投入。范神父孩子氣不出為奇,94歲的連神父也參與「大難臨頭」的遊戲,我真的沒有藉口推辭,結果各人穿了雨衣都弄濕了身。在遊戲後我不禁反省,天主又不是要我立刻死掉 (像今天《讀經一》的寡婦和兒子快要餓死一樣),我只是有可能被一盤水照頭淋,我怕的是什麼呢?

還記得在館內的工作人員首先以廣東話解釋遊戲的規則,再以流利的英語向連神父複述,連神父禮貌地以廣東話回應說:「我是香港人」,示意不用再翻譯,他並不計較自己明白多少,就投入遊戲當中。連神父的一舉一動,深深地觸動著我,一位愛爾蘭神父遠赴香港傳教,把自己一生完全奉獻給香港教區,我仿如看見《福音》中寡婦把僅有的兩個小錢都捐獻了的情景,一份很實在的感覺。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23501&id=1091004620&l=6a61963ba0

2009年11月7日星期六

永遠的帳幕

在今天選讀的《羅馬書》中,保祿宗徒聯同教會內的東主、司庫和為他執筆寫信的弟兄一同向羅馬教會內的眾人問安,藉此感謝他們的勞苦。在保祿提及的人士中,我認識的只有普黎斯加 (Priscilla) 和她的丈夫阿桂拉(Aquila),根據《宗徒大事錄》的記載,保祿在格林多城時,這對夫婦款待保祿到自己的家中居住,還與他一起製造帳幕謀生,及後跟隨保祿到厄弗所傳教啟廸了阿頗羅。今天在《羅馬書》中再次遇上這對夫婦,我不禁猜想他們一心離開羅馬,逃往小亞細亞是為遠避災禍,現在竟重返羅馬以傳佈基督耶穌的喜訊為己任,這是那裡來的勇氣呢?保祿在《讀經一》不斷問候各人(羅16),也使我清楚知道縱然保祿未曾到訪羅馬,原來巳有很多基督的追隨者在外方傳揚福音,他們是真正事奉天主的信徒。

《福音》是不忠信管家的延續,耶穌的忠告令我不期然想到普黎斯加和阿桂拉,我們都知道真實的財富是天主的恩寵,這財寶積聚在天上,聖經中稱世間上的財帛是「不義之財」,是因為錢財有可能會導引我們走向邪惡和貪婪。話雖如此,我們若能好好利用擁有的錢財來事奉天主,能在小事和大事上忠信,履行正義,就如: 普黎斯加和阿桂拉接待保祿,我們也會被上主「收留到永遠的帳幕裡」(路16:9)。

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不忠信的管家

今天的《福音》講述不忠信管家 (路16:1-8) 的比喻,依稀記得「揮霍」是指管家浪費了主人的財物 (不是中飽私囊的意思),主人要解僱他,管家遂主動扣減主人債戶的部份欠債,務求在被撤職後債戶能感恩圖報供其兩餐一宿,主人竟稱讚這個假公濟私的管家辦事精明。在聖經課堂上,屈修女認為《福音》是警戒我們未世將至,我們要籌謀的不是眼前的現世而是永生。話雖如此,我依然不明白《福音》與《讀經一》有何關連,《讀經一》講論宗徒的特質是「充滿善意,滿備各種知識的,並能彼此勸勉」(羅15:14),而他們的召叫是為傳佈福音,使「沒有得到傳報的人,必要看見;那些沒有聽說過的人,必要明瞭」(羅15:21),這是不忠信管家的寫照嗎? 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究竟這個不義的管家幹了什麼符合「光明之子」的行為呢? 我只看到管家有自知之明,「掘地罷,我沒有氣力;討飯罷,我又害羞」(路16:3),且努力尋出路。我回憶起吳神父曾解說管家減免債戶的欠債,其實未必完全是假公濟私的壞心腸,債戶若無力償還欠款,汝其全數拖欠,主人能收回一半至八成的欠債,也不失是一家便宜兩家著的方案。況且,債戶對主人的恩惠必感恩不盡,管家為主人討回的不單是錢而是名聲,利己利人,何樂而不為呢?管家使債戶歸順,不僅是「以言語,以行動」,他是否「在別人的基礎上建築」是見仁見智;但肯定的是,他在追討債務一事上,能讓債戶誇口稱讚主人的寛大,歸光榮給主人,這是基督徒應作的行為。

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

竭力尋求上主的儀容

今天的《讀經一》告戒我們,每個人都要站在天主的審判台前,向天主交自己的賬,我們「是為主而生,是為主而死」 (羅 14:8)。《福音》講述亡羊和失錢的比喻 (路 15:1-10),勉勵我們縱使是失落的一群,在上主的眼中仍是寶貴的,祂不願任何一個喪亡,期盼與我們各人在天庭中一起歡慶同樂,上主是何等宅心仁厚,我們還畏懼甚麼呢?聖安博(St. Ambrose)說:「我們是羊,應當找尋牧場;我們是銀錢,應知我們的價值;我們是子女,應當急速投往父那裡」。所以,我們要遵循《聖詠27》的教導,對上主要虔誠,懷有依恃之情,我們窮一生都是在尋求上主的儀容 (詠27:8)。

「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我還畏懼何人?上主是我生命穩固的保障,我還害怕何人?」(詠27:1)

2009年11月4日星期三

虧欠與相愛

今天的《讀經一》教導我們「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羅 13: 10),要求我們不可再虧欠人家什麼,也不可加害於人,要彼此相愛。我思想了很久掌握了一點箇中的道理。

我也許是遺傳了爸爸的性格,自少就不介意一廂情願地付出,也不會刻意記著人家虧欠自己什麼。但是,若然人家先付了帳,我卻記得一清二楚,必定會償還,也會不輕易接受他人的恩惠和禮物,總認為不讓自己虧欠人家,就能心安理得。在沒有工作的這段日子裡,我很感激朋友們的關心,介紹工作給我,請我吃飯…,我總是婉拒人家的好意。今天的讀經喚醒了我「彼此相愛」是相對的行動,必一定有一個施與者及一個受惠者才能成事。真誠接受他人的愛也是基督徒的本份,推動我們更懂得去愛別人。

今天是 Leo 的一歲生日,我約了 Maria 一起帶同 Leo 和 JoJo 行山,Maria 一見 JoJo 就說牠肥了很多… 相片上載到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21526&id=1091004620&l=dec1bcaa79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不可自作聰明 (羅12:16)

今天的《讀經一》特別點出天主賦予每一位基督徒不同的神恩,大家同屬基督,是在祂內的不同肢體,各自發揮不同的功效,令我想起上主在創造天地時「各按其類」(創1:25),一切都是好的。《聖詠》選讀131篇「天真信頼」,首節是我藉故推辭時常愛用的金句,「偉大驚人的事,我不想幹,超過能力的事,我不想辦」(詠131:1),真的要好好思考怎樣才能悅納天主。

昨天我在 Facebook 中分享生平第一次抽中股票,獲分配了4000 股的「利邦控股」,當知道利邦的英文名稱是 Trinity 後,我決定要長期持有 Trinity。今早股價曾一度颷升達一倍,我也無動於衷,直至下午郵寄的股票到手,一看之下發現我以 $6,666.6 買了4,000股Trinity,心想這是一個魔鬼數字,就急不及待跑到銀行要把它全數沽出,怎料股票巳收市,且發現「白表」要辦存倉手續,需時14個工作天,之後才可以出售。最後我也確認委託銀行進行有關手續,因為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不懂「天真信頼」,一切於我來說似乎不重要了,屆時縱然「得個桔」我也不會埋怨,「我只願我的心靈,得享平靜與安寧」(詠131:2)。

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賽跑

我終於完成了面試,正如我預料的一樣,這是一場惡夢,也的確受了一點屈辱,直至那主管問我,「若然妳被聘用的話,妳對我們的旅遊促進局有甚麼期望呢?」,我衝口而出說 I only want to work for an ethical company,那人面有難色,遂說成功與否他們也會發電郵通知所有應徵者的。

回家後,即收到范神父的來電,他問我「這場好仗,我已打完」是出自那聖經章節,我隨口答說「是格前後嗎?」神父說:「我找過了不是《格林多》」。我突然想起這是保祿宗徒的遺囑,是他對真子弟茂德說的話,不出30秒我找到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是《弟茂德後書》4章7節。我還以為范神父會慰問我面試的情況,原來他忘記了!

講到賽跑,我想起兩天前 Yvonne 致電給我,我當時正為面試一事煩惱,在傾談間我想起中學時代的運動場上刻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我一直也查不到這金句的出處,遂請教 Yvonne,我剛剛找到了這是出自《斐理伯書》。

腓3:12-14 (基督教聖經)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所以得著我的:或譯所要我得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斐 3:12-14 (天主教聖經)
這並不是說:我已經達到這目標,或已成為成全的人;我只顧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夠奪得,因為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 弟兄們!我並不以為我已經奪得,我只顧一件事:即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為達到目標,為爭取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爭奪的獎品。

2009年11月1日星期日

諸聖節

今天是諸聖節,我誤以為《默示錄》的選經是7:2-4, 9-12而已,重點在於預示在世界窮盡之時,我們進入永生天國中參與盛宴的情景,是一個很正面的訊息。怎料到了今早參與感恩祭時,我才發現選經是至第14節,當讀經員宣讀13及14節時說:「『這些穿白衣的人是誰?他們是從那裡來的?』我(若望)回答他說:『我主,你知道。』於是他告訴我說:『這些人是由大災難中來的,他們曾在羔羊的血中洗淨了自己的衣裳,使衣裳雪白』」我突然感到震撼和懼怕,「誰能登上上主的聖山?誰能居留在他的聖殿?」(詠24) 原來這些能覲見上主的聖者,與耶穌一樣曾甘心接受了苦難,他們即使死了,仍對上主信靠堅定不移,就如《讀經二》所述「凡對天主懷著這希望的,必聖潔自己,就如那一位是聖潔的一樣」(若一3:3)。義人的犠牲、信靠和望德,使他們成為完備無缺,堪當看見上主實在怎樣。

雖然,伯多祿宗徒曾指出,巳領洗的人就是被蓋了印的天主子民,被蒙召的人是聖的,因為經上記載:『你們應是聖的,因為我是聖的』(伯前1:16)。其實,領了洗的基督徒不是坐擁進入天堂的許可證,再次提醒我成聖的路是很漫長和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