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新生命

今天的《福音》講述耶穌醫治癱子,當代的猶太人認為人患病、受折磨都是罪的惡果,耶穌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瑪9:2) 是要根治他靈魂的黑暗,心靈得到潔淨便能重新站起來;經師們卻認為耶穌沒有赦罪的權柄,是「說了褻瀆的話」(瑪9:3)。但當耶穌叫癱子「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罷!」(瑪9:6) 人們見證癱子能夠走路,肉身的痊癒是可見的神蹟,驅使他們相信癱子的罪得到赦免,遂光榮於天主。千百年來人們都是後知後覺,容易妄下判斷,我也不例外。

我今早得悉一則駭人的新聞,早前有一男子涉嫌用氣槍虐射流浪貓,這「貓殺手」的惡行惹起公憤,最終被警方拘捕尚未判刑,這男子在保釋候查期間竟慘遭虐打,棄屍於廣華醫院門外。我起初懷疑是「貓癡」要把「貓殺手」置諸死地,「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怎樣害了人,人也怎樣害他」(肋24:20),要他自食其果。及後我才知曉這「貓殺手」是因債台高築,又牽涉販毒遭壞份子虐打致死。其實,天主慈悲又怎會鼓勵我們以命償命呢?我「為什麼心裡思念惡事呢?」(瑪9:4)

Betty 選擇在今天剖腹誕下一個七磅多的男嬰,有說家人不希望孩子在七月出生云云,慶幸母子平安。今天的《讀經一》講述亞巴郎從命獻子,亞巴郎並不顧惜他的獨生子,深信「上主自會照料」,聽從上主的話必蒙多多祝福。上主已看透家中各人的心意,公教家庭竟篤信異端,這是反思的時候了!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三年了

今天是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慶日,一個我鍾愛的日子,無獨有偶今天也是我敬愛的神長們的瞻禮日和紀念日。一年間我總有數天會參與平日彌撒,除了胡樞機的誕辰、死忌、我蒙召的紀念日,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祝聖日外,今天會是我選擇參與感恩祭的一天,怎料清晨下著大雨我便躲懶起來,況且我的天使沒有喚醒我,叫我「快快起來!」(宗12:7) 或催促我「穿上你的鞋」,「披上你的外氅」(宗12:8)。

我是回應保祿慶年而開始寫網誌的,真是時間飛逝已是三年了。踏入第四年,我突然感覺虧欠上主似的,我已打算參與7月1日耶穌聖心彌撒「補數」,「願光榮歸於祂,於無窮世之世!阿們」(弟後4:18)。

「三年了」也令我想起一件事,昨天同事詢問我是否有興趣領養一頭黑色的鬆獅狗,牠是被虐待個案中的受害者。我以為牠已「上樓」便到領養部探望牠,原來牠仍在覊留無緣相見,我卻巧妙地遇上案件中的另一受害者,一頭六歲的老虎狗Alfie,牠在狗舍內楚楚可憐地望著我,由於牠的毛色及斑紋與三年前去世的老虎狗朋友極相似,我便與牠耍玩了一陣了。我今天再去探望牠,牠瘋狂地搖著尾巴歡迎我,狗狗總是如此情深,愛恨分明。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不要往後看 (創19:17)

還記得昨天亞巴郎向上主求情不要毀滅索多瑪和哈摩辣城,在討價還價後上主應允假如在城中找到十個義人也願意收回承命。可是索多瑪罪惡滿城,兩位使者決定要毀滅這地方,慶幸上主「想起了亞巴郎,由滅亡中救了羅特」(創19:29)。羅特蒙上主垂愛「仍遲延不走」(創19:19),情況就如在《福音》中的門徒,他們渡湖時遇上驚濤駭浪以為性命難保,耶穌斥責他們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瑪8:26)

「我常痛恨敗類的集會」(詠26: 5),縱使千萬個不願意「與虛偽的人同坐」,或是「與欺詐的人合作」(詠26: 4),星期二的例會總是逃不了。我有著羅特和門徒們的心情,明明知道上主慈愛常擺在我的眼前,但總不能拭除心內的膽怯和顧慮。這似乎不是單純缺乏信德,是我未能肯定前路應怎樣行走吧!「上主,你儘管對我試驗,對我查考,你儘管對我的五內和心臟探討」(詠26:2),求你儘管叱責、催促,也請你拉著我的手引領我前行,以免我原地踏步招致喪亡。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舉棋不定

今天的《福音》講述有兩個人願意追隨耶穌,耶穌的回應卻有點不近人情似的。前者是一位經師,耶穌提醒他要三思因為在往後的日子可能「冇覺好瞓」,事實上「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瑪8:20)。雖然經上沒有記載經師有否卻步,我猜想經師若能堅決棄絕高床軟枕的生活,耶穌必定會接納他的。至於門徒中的一人,他請求耶穌容許他待父親離世後,才與耶穌一起宣講天國的福音,耶穌對他說:「你跟隨我罷!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瑪8:22) 言下之意是「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路9:62)。這位門徒可能猶豫未決,耶穌藉此考驗他的誠意。若然他膽敢如《讀經一》中亞巴郎一樣與上主討價還價 (創18:16-33),議定一個期限與家人辭別,耶穌或會體諒他的情深而應允他吧? 況且,當年厄里叟蒙召時也有類似的要求,厄里亞最終體諒厄里叟的考心,應允他先行與父母吻別才跟隨他(列上19)。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北極熊

今天是聖體聖血節,馮神父囑咐我們要反思兩個要點,(1)聖體的本義 – 曉示耶穌的犧牲和愛;(2)我們要秉持甚麼的態度去參與彌撒聖祭,還要在團體生活中彰顯出來。神父在講道中述說了兩個故事,其中一個是地獄與天堂盛宴的故事,我曾於去年12月在網誌中談及過,故不再重複記下了,重要的是故事提醒我們在「食」當中要不忘紀念 (主耶穌的愛),也要主動關愛身邊的人,在互助、互愛、共融中才能突顯天國臨現於人間。

另一個故事是有關愛斯基摩人的傳統,馮神父說愛斯基摩人到了暮年,知道自己將命不久矣,便會靜悄悄地離開家人走到北極熊的聚居地,讓北極熊吃自己的肉,並喝自己的血,大家聽到這裡,會否感覺「這話生硬,誰能聽得下去呢?」(若6:60) 或「起反感嗎?」(若6:61)。神父解說這是愛斯基摩人犧牲的精神。老人家甘願成為北極熊的食糧是為養活北極熊,為使牠們能延續生命,當北極熊能存活下來,兒孫們將來便可獵殺牠們,獲得更大的生命。我聽到這裡非常感動,我還以為老人家離開是不願家人看見自己病苦而傷心,原來在行動的背後隠藏著高尚的情操,也讓我領悟到「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廣、闊、高、深」(弗3:18)。

神父規勸我們,膚淺的人認為生命匱乏,是因他們沉醉於自己的利益之中,未能體驗愛與共融。我們對聖體要虔敬和熱心,若在誘惑、悲哀、或是痛苦中,該即時呼求耶穌給予力量和智慧,渴望祂來到我們心中,這就是「神領聖體」。自從戴神父離港後,這是我感受至深的一台彌撒聖祭,重拾那份主與我同在的觸動,感謝天主。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全能者行了大事

我被應邀到朋友家中吃晚飯,這是我第二次探望他們快將滿月的小女孩。正當各人起筷的時候,兩歲半的哥哥 Timothy突然提醒眾人尚未祈禱,我頓時呆了因為他們並不是公教家庭,Cathy 與 Alex 遂鼓勵兒子帶祈禱,小男孩祈禱說:「感謝天父賜我食糧、感謝姐姐(傭人)煮食物給我、感謝老師…感謝同學…阿們」我才得知這是幼兒園的教導。年前我曾與這家庭到聖德肋撒堂一起參與感恩祭,雖然他們最後因工作關係未能抽空報讀慕道班,我深信聖神仍在工作中。

《讀經一》講述亞巴郎殷勤接待旅者,詢問他們是否需要水來洗洗腳,也送上食物,原來三位過客是天主的使者,他們接納亞巴郎的款待回應說:「就照你所說的做罷!」(創18:5) 亞巴郎不僅照辨且在樹下侍候,使者遂透露年老的撒辣要為亞巴郎生一個兒子。在《福音》中,耶穌不用親臨百夫長的家中,因著百夫長對僕人的愛和對耶穌的信靠,已癱瘓的僕人即時痊癒了。耶穌答允百夫長的請求時只說了一句話:「就照你所信的,給你成就罷!」(瑪8:13) 這話與使者回應亞巴郎的話相似,天主全洞悉我們的心思念慮,只要我們真誠行事,上主必蒙應允。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天主的恩賜

今天是聖若翰洗者的誕辰,閱讀今天的選經時我感覺「上主的手與他同在」(路1:66) 這節似曾相識,原來我在早前的網誌中曾有類似的記述,當天的《宗徒大事錄》記載斯德望在殉道後信徒四散,「主的手同他們在一起,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宗11:21) ,福音因而傳到安提約基雅,令外邦人也有幸認識這喜訊。聖若翰洗者與斯德望同樣為主殉道,殉道者的犠牲間接讓主的聖道發揚光大,因為宣講福音的人必蒙上主的祝福,主的手常與他們同在一起,這的確是一大慰藉。

若翰的意思解作「天主的恩賜」。《福音》講述若翰洗者命名的經過,親戚們對嬰孩起名若翰感覺驚訝,認為這是不合傳統,因為家族中沒有這個名字的祖先。若翰命名的故事令我想起兩個月前的一件事,當時我在耶路撒冷,同行的朋友詢問我為何給鬆獅狗起命 Leo,我遂對她說:「寵物店的人稱牠為『蕃薯』,我們不喜歡這名字便改了Leo,因為狗狗是鬆獅,而牠的樣子似獅子…」朋友接著說:「『蕃薯』即是Francis 聖方濟,Leo 即是『良兄弟』,妳縱使為牠改了名字,牠始終離不開方濟的家庭…」但願方濟的手常與 Leo 同在。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分離、糾紛的背後

看了今天《讀經一》有關亞巴郎的妻子撒辣依和婢女哈加爾的故事後,真是清官難審家庭事,局外人根本不明白箇中的恩怨情仇,不能定斷誰是誰非!兩位婦女同樣曾作壞事,撒辣依知道婢女為亞巴郎懷了孕就虐待她,而婢女哈加爾以為母憑子貴便乘機羞辱她的主母撒辣依。可是,她們倆人似乎都是敬愛天主的人,撒辣依自知未能生育,才建議亞巴郎納妾好能後繼有人,如此天主許諾後代繁多也能成就。而上主俯聽了哈加爾的苦訴,承諾說:「我要使你的後裔繁衍,多得不可勝數」(創16:10),讓哈加爾有著亞巴郎與撒辣依同樣的祝福。

今天的故事也令我想起亞巴郎與羅特的分離,天主厚待羅特與哈加爾是驅使亞巴郎動身前行的方式嗎?縱使羅特與哈加爾獲得賞報,他們的後代離棄上主,似乎回應了《福音》中耶穌的責斥「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罷!」(瑪7:23)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你得的報酬必很豐厚! (創15:1)

今天我選擇在下午休假因為Dog One Life 只能安排在下午送遞狗糧,我呆在家中無所事事,趁機在收市前把手上的891 Trinity全數沽出,三個星期間的兩買兩沽,輕易地賺了數千元。耶穌在今天《福音》的教導說憑樹的果實能辨別真假與好壞,Trinity 是好樹或是壞樹我暫時未能確定,我肯定的是天主要我好好地運用這些「豐厚的報酬」,不管是葡萄或是無花果,務要結好的果子。剛收到 Franciscan Foundation for the Holy Land 的六月份刊物,單是郵費已花了$2.13美元,雖然刊物增加了籌募經費的成本,我還是喜愛印刷品的通訊形式,因為可以與親朋戚友一起閱讀,電郵推廣是較為環保,但總給我冷冰冰的感覺,美其名是分享其實是轉載、甚至乎是電郵轟炸!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將心比己

今天的《福音》讀經以「你們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珠寶投在豬前」(瑪7:6) 作開始,我從前只執拗為何以狗來形容不堪當領受聖寵的人。今天的選經省略了耳熟能詳的數節,包括「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7:8),反而使我看得清楚,提醒了我在祈求上主時,不管祂為我準備了甚麼我都要馴服地接受、懂得珍惜,白白糟蹋上主眷顧的人就如畜性,是不堪當領受聖寵的一群。

若要得蒙上主的保佑我們不可獨善其身,「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瑪7:12),耶穌的訓言令我想起中國的格言「將心比己」,我們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從多角度去思考和感受他人的需要,不僅是愛情、親情、友情或是其他情義也受用。「將心比己」也讓我們體察別人的疾苦和隱衷,施以更有效的協助,有助維繫和深化人與人的關係。

耶穌教導我們要竭力由窄門而入,使我想起一句俗語「三行佬造門,過得人過得自己」,猶如在《讀經一》中亞巴郎與姪兒羅特「因為他們的產業太多,無法住在一起」(創13:6) 要分離,亞巴郎向羅特建議「你若往左,我就往右;你若往右,我就往左」(創13:9) ,惟彼此「不要發生口角,因為我們是至親」(創13:8),結果在羅特離開後,天主應許亞巴郎客納罕的福地千秋萬世是他的產業,也引證了「推己及人」是愛的基礎。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狗狗的勸諭

我在昨天提及「產業」和「不離不棄」,今天的《答唱詠》選讀的這節「上主選為自己產業的百姓,真是有福!」(詠33:12)令我有更深的體會。聖經中論及的「產業」,往往是土地、牛、羊之類的東西,如以色列民將自己的十分之一的產業奉獻給天主,又或是天主賜予福地給以色列民作為產業。我們是被選的百姓,是天主的產業,可見我們有著獨特的地位,高於其他的受造物,能在主內是那裡來的福氣!

在午飯後我到 Dog One Life 為JoJo訂狗糧,在收銀處旁放置了一疊寵物雜誌,由於封面是一頭可愛的老虎狗我便把雜誌一併購下,原來我的兩位狗朋友 (金毛 Cream 和八哥 Bosco) 也有被報導,但我想在網誌中記下的是一篇專欄文章,作者的一頭唐狗發現賊匪闖入屋內,狗狗奮不顧身為保護主人被插24刀,最後搶救無效死去,主人邱小姐以擬人法寫下狗兒在危難中面對賊匪、送院急救,直至離世前的心聲,我把原文最後一段的結語轉載於下…

【我不知道這世界是否有輪廻,我突然發願,如果真的有輪廻的話,我願做你的兒女孝順你; 如果我是你的伴侶,我必不離不棄,甜苦皆共;如果我是你的下屬,我必誓忠於你;如果我是你的朋友,我必是良師益友;如果我是你的生意拍檔,我必定肝膽相照,有情有義又互相欣賞;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必庇護你、照顧你、教育你成材;如果我仍是一頭狗,我必追隨你、保護你。無論怎樣我都是你來時的貴人,因為我要答謝你,你令我的生命得到意義、希望及價值,我愛你們一家人,請珍重。】

作者以「不離不棄」來形容伴侶的關係,令我不期然想起人類在《聖經》中被形容是天主的愛卿,有著新郎與新娘親密的關係。而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分享流露了真愛,提醒了我也肩負著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有著不同的使命,多謝天主從我的眼中取出木屑,讓我能看清一點兒。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天主聖三慶日

約在十天前,我曾寫下對《聖詠16篇》中「主是我的產業」有不理解的地方,今早在參與感恩祭前駭然發現《讀經一》的未句是「以我們 (以色列民) 作你 (天主) 的產業」,我即時喜上眉梢因為梅瑟與我心意相通,也以為自己在天主「眼中得寵」(出34:9),卻又奇怪為何我昨天閱讀主日讀經時沒有留意到。之後,我發現禮儀版本與聖經原文不一樣,思高版譯作「以我們為你的所有物」(出34:9),原來禮儀版也有可取之處!

今天是天主聖三慶日,我見到與聖三奧秘有關的章節就只有讀經二《格林多後書》的結語,「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天主的愛情,以及聖神的相通,常與你們眾人相偕」(格後13:13),這祝福語相信人人都樂意接受。何神父在講道中解說「愛」是慶日的主題,貫通著所有的讀經,天主創造、聖子救贖、聖神聖化,三位一體在和諧中相輔相成,因而相愛而合一是信仰的基礎,也勸戒我們要以聖三的關係 (合一、共融) 為模範,他舉了一些在教會內不共融的例子請我們反思,令我最深刻的是他問道,為何要求兩組聖詠團在彌撒中合作也遭拒絕?我心想難道信友在天主前也爭風吃醋、好大喜功… 我既不明白教友的心境,也不明白天主的愛。

在《福音》中,若望有感而發說:「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天主決意捨掉自己獨生子的性命來救贖世人,使信者可以獲享永生。如果我說天主看見人類在永死中感覺痛苦,祂看著聖子在人間受凌辱、受苦致死,而人依然盲目、不知悔改,天父必定心如刀割,祂是怎樣面對的呢?聖子復活升天,祂的責任已完成,又為何要求父派遣聖神來到人類中間作護慰者呢? 縱使我有千千萬萬個不明白,我清楚知道天主聖三從沒有放棄過任何人,愛就是不離不棄、永不止息,若天主單要我承行這一點也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2011年6月18日星期六

認識自己,活出真我

耶穌在《福音》中告戒我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瑪6:24),「天主」與「錢財」是敵對、無法兼容的嗎? 其實兩者是可以共存的,關鍵是我們務要把天主置於首位,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甚至於是其他物質上的東西都是次要。耶穌說:「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瑪6:33),若然我們本末倒置,錯誤地運用了思慮,過份地依附錢財而輕忽了天主,生命中的瑣碎事也會成為我們的憂慮。在父親節的前夕,我想起多年來我憂慮的事,爸爸在天上安好嗎?我應跨耀嗎?

天主授予各人的聖寵各有不同,這恩賜是天主按照祂的計劃及各人的信德尺度來分配。就如保祿宗徒被提到三層天的樂園裡去,他大膽且狂妄地說:「聽到了不可言傳的話,是人不能說出的」(格後12:4)。保祿的誇耀令我想起在05年攀登西乃山的經歷,當時我單獨一人坐在駱駝上仰望著天上的流星,有人在另一個空間與我談話,這人「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惟天主知道」(格後12:2),印象中大家「侃侃而談,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詠19:3-4),傾談的內容全圍繞著父親,直至他再次向我肯定父親一切安好要我相信,我即時看到一顆超光亮的流星拖著兩條長長的尾巴在漆黑的天空閃過,之後我便醒過來… 我從不敢說這是主的顯現或啟示,保祿的確不同凡響,他有著我缺少了的信德。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辨識真假

保祿在今天仍然在誇耀自己,為求人們能辨識他是真正的宗徒,有別於欺詐的假宗徒。保祿與假宗徒們同樣是希伯來人、同是以色列人、同是亞巴郎的苗裔,但保祿狂妄地自誇他才是基督的僕役 (格11:23),因著他的堅忍,為基督的名字受盡痛苦,且瘋狂地說「論勞碌,我更多;論監禁,更頻繁;論拷打,過了量;冒死亡,是常事」(格後11:23)。冒充的宗徒會承受這些勞苦嗎?「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格後11:29) 所以,我們不應因軟弱而慚愧,自知軟弱和不足顯示我們的心靈得到燭照,只要我們懂得依恃天主的照顧,「全身就都光明」(瑪6:22),保祿宗徒因而特別誇耀自己的軟弱。

上載的是我在兩個月前在耶路撒冷聖墓大殿 (Holy Sepulchre) 內遇上的一個情景,當天是聖周六,一個身穿耶穌年代服飾的人在默想,而另一個似是樞機(Cardinal)的人 [黑色長袍,紫紅色鑲邊,頭上戴有一頂小紫紅帽] 在懺悔,兩張相片的拍攝時間相距至少兩分鐘,我一直在偷看著他們,他們倆人一直分別閉目坐在一角,並沒有交談。由於耶路撒冷舊城區在當天被封鎖,殿內的朝聖者稀少,他們兩人的舉止令我感覺很奇怪… 是錯配、還是真實?我又怎樣分辨真假宗徒?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超等」可愛的保祿

今天的《福音》是昨天讀經沒有選讀的部分,耶穌教導我們怎樣向天父祈禱,即我們經常誦唸的《天主經》,吸引著我的是第一節「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瑪6:7)。我不期然聯想到保祿宗徒在《讀經一》中向外邦人宣講時的確很嘮叨,他不斷解釋自己自誇、狂妄的因由,在暗地裡又顯現出他不甘處於耶穌親自召選的宗徒之下,譏諷他們為「那些超等的宗徒」(格後11:5),這是由自卑而衍生出來的自負嗎?保祿也誇耀自己無私地作出貢獻,以建帳篷為業自食其力,對格林多城的信眾並沒有造成負擔。在我看來,保祿似乎正陷於低潮,盼望人們的褒揚和讚許能支持他勇往直前。其實,最有效的宣講是「基督的真理在我(們)內」(格後11:10),一切「有天主知道」(格林11:11) 便不用求其他報酬了!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見微知著

今天的《福音》引述了三項基督徒的善行(瑪6),包括:施捨(2-4節),祈禱(5-6節)和禁食(16-18節),不斷提醒我們作善功不是為顯示給人知道,也三度重申「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瑪6:4, 6, 18)。甚麼才算是「暗中看見」呢? 我認為答案是在第一節,耶穌開宗明義說:「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瑪6:1)。天父的賞報在於我們行善的動機是否純正,若然我們是懷有私心,但求他人的表揚或稱讚,甚至罔顧天主的旨意,縱使在人前成就了崇高的事,在天主的眼中卻是可憎的。

昨晚收看「香港百人」介紹大慈善家何善衡先生的生平事蹟,他是恆生銀行的創辦人之一,多年來「隱而不露」(瑪6:4) 地推動教育事業。他在80年代初曾暗地裡捐助二千萬港元予中山大學開辦市場經濟學系,且親力親為協助校舍的構思和建造。令我最深刻的是何先生的一個習慣,就是抽空到澳門葡京賭場逛逛,目的是查看那些銀行職員在豪賭。的確,一個嗜賭的銀行職員不會是一個忠誠、殷勤的服務員吧!

假善人總有露出馬腳的時候,只要我留神便再不會輕易被瞞騙了。還記起兩年前在「拎藥事件」中,李志源神父以電郵回應說:See what will happen later. 直至早前大眼神父在facebook中論及「釘書機」、「劏樞機」,而李神父是首位回應的人,當中也有相同的一句「放長雙眼睇啦!」我仍然認為這是有侮辱性的字眼,不應出自神父的口中。今天突然想起這件事…或許,對於「同僚」不義的行為,唯一可以勸戒的就是不可判斷,日久見人心…「放長雙眼睇啦!」天主全認清我們各人的心意!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患得患失...

今天發生了兩件起初惹我惱怒的事,慶幸我在突然間警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負面狹隘、顧忌太多。在中午時分,得悉老虎狗朋友咬死了一條蛇,還把蛇 (已沒有頭顱) 放在狗屋旁把我嚇呆了,很擔心牠會否中毒或是被蛇咬傷。當我知道這是上星期發生的事後,已經過數天的觀察狗狗完全沒有中毒跡象、且一切如常,我又埋怨為何家中會有蛇出沒、又為何不早點告知我… 忽然間,我感到這是一份恩惠,試想想一頭已滿十歲的狗兒竟可以單打獨鬥戰勝一條蛇,牠的健康狀況我可不用擔憂了。況且,我與老虎狗非親非顧,人家告知我「並不是出(於)命(令)」(格後8:8)。其實大家都對狗狗同樣懷有慈悲的心,希望能盡一己的力量,幫助狗狗。這事也提醒了我要像天父那樣慈悲,我們才是成全的人。

下午我又遇上另一個試驗,我收到一位新加坡舊同事的一封長長電郵,他告知我曾與太太及女兒到香港來,遊覽了甚麼名勝、吃過甚麼美食…已於昨晚平安返回新加坡。我第一個反應是你們計劃來香港竟沒有預先通知我,現在回到老家才告訴我又何幹,我在氣結之餘也有點不悅。及後知道他的女兒將要下嫁一名香港男子,今趟是雙方家長首次會面傾談婚宴的安排。他主動告知我是渴望我能分沾他的喜悅,這是我的榮幸,或許上主要在這事上「藉別人的熱情來試驗」我的真誠 (格後8:8),我是他唯一在港的天主教朋友,我必然會送上我的祝福和禱告,也盼望彼此能在港重逢。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憂苦與喜樂

今天《福音》中的一節「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瑪5:42),令我想起今天遇上的一件事。我在等待小巴的時候聽到一對中年夫婦在談話,男的說已向銀行申請借貸卻欠一位擔保人,女的詢問找到朋友幫忙沒有,男的回應說曾向XX談及,但對方提出一個無理的要求,他經考慮後已拒絕他的幫忙並以後不會算他是朋友。我起初以為他的朋友有甚麼強人所難的地方,原來XX的要求是若然他將來要向銀行借貸,也請他答應作為擔保人。我想這也算是公平交易吧? 難道這位先生要白白承受朋友的恩惠嗎?

這兩天我吃了藥不停在昏睡,本來約了朋友午飯也取消了,每當我半夢半醒時都意識到Leo在床邊守侯著我,企望著這個「像是待死的」(格6:9)主人,牠絕無虛偽的愛,「像是一無所有的,卻無所不有」(格6:10)。原來最迷惑人的是真誠!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分散了!

昨夜在晚飯後突然遇上強風暴雨,街上的人慌忙四散避雨,我們雖然準備了雨傘也被暴雨淋到渾身濕透,結果我又再次病倒了。今天是聖神降臨慶日,即教會的生日,也標誌著復活期正式結束。回想在《創世紀》的記述中,人類建造摩天的巴貝耳塔(創11)要與天主媲美,天主遂混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促使人類分散到各地,「在地上滋生繁衍」(創9:7)。在差不多二千年前的今天,聖神在各人倉皇失措時降臨,從天下各國來到耶路撒冷的信眾,都聽見人們用他們各自的方言講論天主的奇事,在得到聖神的滋潤後,這些人分散到各地宣講福音、作見證。

分散是天主的聖意,不管是混亂語言,或是讓語言不通的人通曉真理,「卻是同一的主所賜」(格前12:5)。神恩雖有區別、職分雖有區別、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所行的事,全都是為了我們的好處,讓我們共同分擔使命,好能拓展祂的神國。我們有著耶穌作為我們的中保,「使那四散的天主的兒女都聚集歸一」(若11:52),大家同屬一牧一棧,可惜天國尚未圓滿,究竟原因何在呢?我不禁想各人領受的天賦固然不一樣,又有多少人能辨別神恩的超性動機,我們有否濫用神恩以滿足一己的私慾? 或是專注於不相宜的事上,而耽誤了上主派遣的任務呢?就如早期教會的宗徒不能「專務祈禱,並為真道服役」(宗6:4),只操管飲食一樣。我們的心也分散了嗎?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主的手同他們在一起 (宗11:21)

今天是聖巴爾納伯紀念日,在路加筆下的巴爾納伯是一個「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宗11:24),令我最深刻的是他提攜了保祿宗徒,並一起傳揚福音。《福音》講述耶穌首次派遣十二宗徒出外傳教(瑪10:7-13),授予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吩咐他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10:8),宗徒們肩負著驅逐邪魔、醫治各種病症、解除疾苦的使命,但他們不用顧慮金錢或日常物質上的需要,只要全心依賴天主的照顧。《讀經一》描寫在斯德望殉道後基督徒四散,在窘境中他們嘗試向外邦人宣講主耶穌的福音,竟有意想不到的成果,「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宗11:21),遂促成巴爾納伯和保祿奉命出外傳教的使命。

今早收看有線新聞得悉一位中年日籍女遊客在尼泊爾山區行山時迷路,失蹤了13天終於獲救,她消瘦了6公斤,皮膚被昆蟲咬傷,仍精神奕奕地接受訪問,她自稱是一位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在迷失的十多天她竟然祈禱,讚美大地的主宰,且承諾若能逃出生天必會慷慨地施與並關懷有需要的人。她以流利的英語說出這番話,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奉,必定深受感動,也令我想起保祿宗徒的一句話:「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纔全顯出來。」(格後12:9)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第三次

今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復活後第三次向門徒們顯現,在提庇黎雅海邊耶穌三次問伯多祿說:「你愛我嗎?」伯多祿在首兩次不厭其煩回應耶穌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若21:15, 16) 耶穌兩度委托羊群給伯多祿,當耶穌第三次詢問同一個問題時,伯多祿便憂愁起來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若21:17) 伯多祿在再次表白後,耶穌重申授予伯多祿權柄餵養祂的羊群,更預言伯多祿將要致命去光榮天主,「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若21:18)。

《讀經一》講述保祿上訴凱撒,令我想起保祿在公議會受審時,上主曾顯現給保祿說:「你放心罷!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證,也該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證」(宗23:11)。這是上主第三次顯示給保祿嗎?第一次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促成保祿的皈依 (宗9),第二次是保祿被召往馬其頓去宣講福音(宗16:9-10),今趟是第三次嗎?難道保祿是要滿全上主的旨意,才不願意往耶路撒冷去接受審判,且要求巴力斯坦總督斐斯托將他留給羅馬皇帝審斷,堅持上訴凱撒?而與《福音》相同之處是上主第三次向保祿顯示也預示了他將要殉道而死。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合而為一

今天選讀的《聖詠》再次喚醒我對「主是我的產業」(詠16:5) 的一個疑問,人是不完美的個體,天主怎樣完全地存留在我們內呢?我認為「我是主的產業」是較容易理解的合一境界,因為天主的完美能包容我們的欠缺,只要我們不斷轉化、有力臻完美的渴求,總有一天能完全在主內。

今天的《若望福音》讀經給我另一種「合一」的體會,耶穌為信徒祈禱不斷強調「合而為一」(若17:21, 22, 23),「你在我內,我在你內」(若17:21),教會與信眾同是一體,猶如父在子內,子在父內。這種融為一體的境界似乎是不分誰在內或外,基於我們源於一體,大家懷著同一的信仰,一起邁向同一的目標,即圓滿的天國。「合而為一」令我想起保祿在《厄弗所書》奉勸信友的言行要與信仰一致,才能體現合一的境界,「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同有一個希望…。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 只有一個天主…」(弗4:4-6)。

虛假的人是不配成為天主的產業,所以「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瑪5:37)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三年之久 (宗20:31)

馮神父在上一個主日的講道中曾經提及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現今通訊科技發達並沒有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以電話、SMS、Skype…聯繫,資訊在轉眼間交流也隨即溜走了,我們或許未看清電郵的內容便按「刪掉」。反觀從前以書信交往的日子,人們把信件儲存起來閒時翻看回味,簡單的一話也銘心刻骨。回顧在數碼相機未通行的年代,我們對每一格菲林都珍而重之,認真地拍攝絕不苛且,也會花時間鑽硏拍攝的技巧。現在數碼相機成為隨身之物,我們專注是如何運用相機的功能鍵,不再需要用心用腦,這是進步還是退步呢?當一切變成輕而易舉,也助長我們因循的惡習,不懂顧惜身邊的人和事,生活也變成愈來愈膚淺、留於表面。

我有感而發是因為聖母進教之佑會的《每日聖言》連續兩天出現了同一的錯誤,就是金句與章節不相符,而 Fig Tree 主日讀經釋義中的釋經與默想部份也是連續兩個星期前言不對後語,獻身為聖言工作的人也如斯苛且?還是我成長了因而頻頻發現內容有不妥當之處?這兩份電子刊物陪伴我已有三年了,我即使含淚勸勉也是於事無補。在失望、傷心之餘,這也是一個警醒…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唯願上主天天受讚美!(詠68:20)

無獨有偶兩位已離港的 Father Paul 在昨天同時更新了網誌,戴神父記述他於兩年前已獲悉將要調職,到去年底知道於2011年復活節後離港,直至日子臨近他百般的不捨得,滌盪的心情洋溢於字裡行間,他也憶述在各堂區服務的點滴,返回羅馬後的生活等,盡見他感性情真的一面。而梁神父在網誌中提及達爾汗聖堂在5月1 日落實簽約,5月24日由主教祝福土地和主持動土禮,6月4日黃昏建築工人到達工地,6月5 日工程展開,也隨即揭開鮑思高來到蒙古十週年的序幕。

我昨天病倒了沒有上網瀏覽,剛剛才知道這兩項消息,或許這是天主巧妙的安排,要我用心體會保祿的教誨。今天閱讀保祿宗徒與教會長老們話別的一席話,感覺特別刻骨銘心,「自從我來到亞細亞的第一天起,與你們在一起,始終怎樣為人,怎樣以極度的謙遜,含著眼淚,歷經猶太人為我所設的陰謀,而忠信事奉主」(宗20:18-19)。兩千年後他的兩個追隨者步武他的芳表,一個由意大利來到香港又返回意大利,另一個到了蒙古落地生根,兩人同樣努力苦勸信友悔改,歸向天主,為福音作證,在完成任務後,仍不斷計劃他們的行程。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得勝世界

耶穌受苦受難的時辰快要來到,門徒們在片時之前仍不明白耶穌「往父那裡去」是什麼意思,耶穌以婦女生產作比喻之後,門徒們隨即宣稱已通曉耶穌述說的奧理,且放膽展示他們的信德說:「我們相信你是出自天主」(若16:30),耶穌反問說:「現在你們相信嗎?」在給門徒一個省察的機會後,耶穌預言在片時後門徒將要四散。門徒的宣言是真是假,或是信德敵不過恐懼、人的軟弱…我不得而知,最重要的是耶穌即使知道門徒將會撇下祂獨自一個去面對窘境,祂依然深信「我並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父與我同在」(若16:32),這也是我們戰勝世界的座右銘。

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片時的黑暗

教會安排在本主日紀念耶穌光榮升天,馮神父在感恩祭中提醒我們耶穌升天預示了我們的歸程,耶穌在升天的過程中,祂的身份 (回復天主子的身份) 和狀態 (人的軀體) 轉變了,也標誌著我們死後擁有永生。我們的家鄉同樣是在天上,我們在人世間要實踐使命才能歸家 (堪當領受這永生的恩許)。既然我們無法帶走生命中曾擁有的一切,甚麼東西於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呢?會是自己及他人靈魂的得救嗎? 神父囑咐我們專注於個人的修維並不足夠,我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28:19),也特別為此意向在感恩祭中向天父祈求。

我們在聖周五紀念耶穌的受難及死亡,三天後(即星期日)慶祝祂的光榮復活,耶穌在復活後曾多次顯現,與門徒們講論天主國的事,歷經四十天才升天回歸父家。耶穌在升天前不斷堅固門徒們的心,且許諾聖神將要降臨。可是,門徒們不明白主復活的意義,竟問道:「主,是此時要給以色列復興國家嗎?」(宗1:6) 有些人朝拜主卻「心中疑惑」(瑪28:17)。如果我是當時的門徒,看著耶穌騰空上升,漸漸離開了我的視線範圍,心中的失落或許已充斥著我,我對聖神降臨還有希冀嗎?耶穌升天後至聖神降臨的十天於我來說仿似是一個黑暗期,一個我要跨越和突破的時期。

我今早有點精神恍忽未能全神貫注地參與感恩祭,不僅是教友們慣常在彌撒中心內竊竊私語,或是讀經員草率了事,今趟令我受不來的是座在我後排的修士肆無忌憚地與朋友傾談,即使神父在講道時也不例外。在彌撒完結前,馮神父詢問我們是否注意到輔祭曾用布抺地,因為有教友把聖血滴在地上,隨後的教友未察覺踐踏在上,遂斥責我們在耶穌聖心月剛開始就令耶穌痛心,且再次教導我們領聖體聖血時應有的禮儀,當時祭台下的一些教友沒有理會仍在高談闊論。神父的教誨固然重要,但信友能否獲得轉化一切由人自決,也祈求上主賦與各人恩典,「把智慧和啟示的神恩,賜與我們,好使我們認識祂,並光照我們心靈的眼目,為叫我們認清祂的寵召有什麼希望」(參弗1:17-18) 而貫徹實行,好能助佑我們的心靈嚮往天上。

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阿頗羅

今天的《讀經一》記述保祿在第三次傳教旅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是有關一位名叫阿頗羅的猶太人歸依基督的故事 (約於公元53至54年間)。對於這位傳播福音者,《宗徒大事錄》的記載頗為正面,指阿頗羅「依賴恩寵,給了信友們很多的貢獻」(宗18:27)」。可是,保祿在公元56年復活節前於厄弗所致函格林多教會的書信中,痛斥教會內分黨分派的不當,「我是屬保祿的,我是屬阿頗羅的,我是屬刻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基督被分裂了嗎?難道保祿為你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嗎?或者你們受洗是歸於保祿名下嗎?」(格前1:12-13)

根據《宗徒大事錄》的記載,阿頗羅能言善辯、對舊約聖經熟悉,雖並未全面認識上主的道理,已大膽地在厄弗所講論,僑居在格林多城的阿桂拉夫婦知道阿頗羅對基督宗教的熱誠,「就把他接來,給他更詳實地講解了天主的道理」(格18:26)。格林多城位於現今希臘的南部,厄弗所座落在現今土耳其的西部,阿桂拉夫婦的接待殊不簡單 (不管是他們親自到厄弗所、或是把阿頗羅接到格林多來),而在另一邊廂阿頗羅也願意接受教導,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全情投入格林多城的傳教事工,這是藉得欣喜的事。

事情繼續發展下去,在短短兩年間阿頗羅已擁有一群忠於他的追隨者,與其他擁護保祿或伯多祿的支持者在教會內引發黨派的紛爭。從前我認為禍根是阿桂拉夫婦有眼無珠,錯誤提攜了阿頗羅而攘成黨派衝突,今天想來我認為分裂的原因是信友沒有依循基督的精神而生活,只沉溺於虛無的物質、偶像崇拜,我是保祿的、你是伯多祿的,因此無法與主耶穌基督合而為一,二千年後的我們也不相伯仲。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伯恩山犬

在今天的《讀經一》中,天主藉異象對保祿說:「不要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宗18:9)。今早得悉季刊的中文版有一嚴重的翻譯失誤,我們竟把滿五個月大的狗隻要注射瘋狗針,寫成滿「五歲」的狗隻,唯有急忙修改網上版本,我也乘機提出我對「緬甸山犬Burmese Mountain Dog」的疑問,領養故事中的主角不是一頭「伯恩山犬Bernese Mountain Dog」嗎?原來在初稿時的確是採用伯恩山犬的名稱,及後才改為緬甸山犬。我遂說香港人慣常稱這類犬種為伯恩山犬,所有寵物店也是以此釋名… 同事向我解釋說「緬甸山犬」與「伯恩山犬」在外形及毛色上都極相似,「緬甸山犬」體型較少,與源於瑞士的名種犬「伯恩山」不一樣。噢,難道是寵物店魚目混珠嗎?我多年前到瑞士旅遊,在琉森初次遇上一頭伯恩山犬,當時我歡喜若狂立即上前摟著牠拍照,這頭狗兒毛茸茸,身形魁梧有如聖班納犬 St. Bernard。我在香港從未遇上如斯「有份量」的伯恩山犬。

不恥下問令我對伯恩山犬多了認識,也糾正了我從前的謬誤。可是,若同一事情發生在教會內或在聖經課堂上,我相信人們或會以為我要誣陷、加害、攻擊,甚至於認為我要表現自己 (You are so knowledgeable!!!) ,講授天主聖道的人為何會選擇不理睬、不管、不回應,是要把這些叛徒逐出去罷…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痛哭、哀號

昨晚與Louis外出吃飯,他問及最近動物園成為頭條新聞的事,我述說這只是造謠不可信,他卻不停追問我有關內情,我唯有把實情告訴他,他堅持動物園要把真相公告天下以挽回聲譽,我卻一臉不在乎令他有點氣憤。 接著Louis說奶奶在$7.5X的低位再次購入891 (Trinity)今天升了$0.3,我囂張地說我的買入價比她還要低$0.2,他定睛地望著我說:「妳不用幹嗎?(竟可以盯著股價的變動)」。之後,Louis向我查探為何最近不參與聖經課,我乘機告訴他日前發生的一件不愉快事件。由於我對網上主日讀經釋義中講述斐理伯的身份有疑問,於上星期二詢問聖經中心的負責人,我見主日過去她仍沒有回覆,我便電郵查詢,收到的答覆是叫我自己問神父,我照辦而神父當然懶理,我便打算在網上留言,怎料我是沒有權限留言的,猶如三等公民。Louis慨嘆的說:「轉會啦!」我以為他是叫我轉到慈幼會上聖經課,怎料他是建議我返回駱神父那裡,因為現在的我已偏離了理想,變成一個得過且過,再不會為公義發聲的人。他也提醒我「得人恩果千年記」,駱神父無私地協助我們渡過難關,我曾作相應的回報嗎?的確,我是盲了,正如保祿宗徒今天的教誨「你們的血歸到你們頭上」(宗18:6)。

耶穌在《福音》中說:「只有片時,你們就看不見我了;再過片時,你們又要看見我」(若16:16) 。上主並沒有許諾天常蔚藍,我們不可能時常都有幸見到主耶穌的臨現,片時看見,再過片時又看不見。而實際上,人的情緒也有起跌,我承認我的確改變了,或許是持久的失望令我無心戀戰,不想再撐下去了。從前每當我發現天主教禮委或是相關的網頁有錯漏,我必會電郵指正,人們慣常不加理會,對於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我真的沒有能耐支持下去。兩天前在例會中,有總監級人士倡議在世界動物日幹點東西,但她記錯了日期,我明知是10 月4 日也沒有糾正。季刊出了一個大錯誤,竟把「Bernese Mountain Dog 伯恩山犬 」弄作「Burmese Mountain Dog 緬甸山犬」,我在編排讀者意見調查問卷時已察覺,滿以為編審部必會校正,並沒有指出這錯誤,結果出版了。我並不是妄顧公義或是不願發聲,只是有心無力,切望上主能把我憂愁變為喜樂!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未識之神?

今天的《讀經一》敘述保祿在雅典的山丘上講道,當中有這節「我們既是天主的子孫,就不該想:神就像由人的藝術及思想所製的金銀石刻的東西一樣」(宗17:29),保祿的忠告令我想起兩天前在聖經課堂後同學們的閒談,講論一些愚昧無知的天主教徒轉投基督新教,又說全世界的宗教派別必會對信奉的神祉進行膜拜儀式,唯獨基督新教是沒有祭祀,所以基督教並不是一門宗教,我聽進耳裡感覺很不舒服,也不太理解當中的推斷。天主不是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嗎? 況且,祭祀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重點是敬畏真神,並不是怎樣膜拜吧!

同學們對轉投其他宗教派別的信友大肆評擊,其實這些信友對教會冷淡、疏離之時,又有多少教友洞悉他們的疑慮、關心過他們呢?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其言謂基督徒只可祝福、不可詛咒,又或是要為轉教的人們祈禱外,我們又能否多走前一步把亡羊拉回羊棧內,大家群策群力,互相扶持地去面對信仰上的挑戰呢?

我個人認為敬禮是不應局限於祭壇或獻物,我們在彌撒中不僅獻上金錢吧!若然我是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個星期,縱使我奉獻了一千大圓,我相信上主也不會悅納。深究上主的話語,在信從後踐行,且努傳諭各方,這也是對上主敬禮的一種方式吧!在這層面上,基督新教的朋友較天主教徒幹得更徹底。話雖如此,我深知人微言輕,並沒有插嘴就選擇離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