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上主滿足了眾生的需求 (詠145:16)

陶工用泥做器皿,不滿意的他便再做,決意要建設,要栽培 (耶18:9),好的陶土要經火燒才成大器。令我想到在《達尼爾書》 中,被投入火窯中的三個青年人,他們得到上主的保護安然無恙,周圍的加色丁人,卻被捲去燒死了。 《出谷紀》記述上主隱藏在荊棘叢的火焰中顯現給梅瑟,祂也以火柱在夜間光照著以色列民,引領他們逃離埃及,火就是天主的皓光,盡顯祂無窮的慈愛。 所以我特別喜愛舊約中的火,這些火不會為好人招來痛苦或煩惱。

在新約聖經中,如今天的讀經 (瑪13:49-50),火象徵地獄永火,令人驚駭。天主要扔惡人在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起初感覺新舊約聖經對火的描述有點矛盾,但細想之後,上主藉火在罪惡中施以救援,好人得到潔淨,惡人被消除,火有著驚天動地的威能,結局如何,取決於人。

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

Otto Fuerbringer

今早得知Otto Fuerbringer,TIME (時代周刊) 前總編輯逝世的消息,享年97歲,令我有點傷感。Otto於1942年入加 TIME 工作,1960年晉升為總編輯,他引領TIME踏入一個新紀元,最為人熟悉的是他於66年4月復活節期間刊載 “Is God Dead?” 的封面專題,突破性地收到世界各地3,500份回應,毀譽參半。當時正值越戰,如果我們是當代的讀者,我們會稱讚 Otto 正義凜然,還是辱罵他呢? 有空的話,細閱這40多年前的文章 。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835309,00.html

Otto 於1982年4月復活節期間發表了另一篇舉世觸目的文章,是 Jerusalem – Protest and Prayer.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22843,00.html

我對於這位前總編輯認識不深,單看他的名字Otto,我感覺得他背負著兩個十字架,一個是基督的苦架,另一個是身為傳媒工作者的重擔。天主以兩個O援助了他 -- Love & Hope,有了這護盾,Otto能制勝與他對抗相爭的人。 我認為上主藉今天的讀經表揚了Otto。

「你若能發表高尚而非荒謬的思想,你就可作我的口舌,使他們轉向你,而不是你轉向他們。」耶15:19

2008年7月29日星期二

上主是何等的和藹慈善!

從前讀瑪爾大和瑪利亞的故事,總覺得這是教訓我們無需為了瑣事操心忙碌,選擇要好的一分就是坐在主的腳前聽祂講話,聽祂指教。今天我感受到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三姊弟,甚至許多來安慰她們兩姊妹的猶太人都「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 (若一4:7)。無論是忙碌不已的瑪爾大,還是陪伴著耶穌的瑪利亞,她們都是為伺候耶穌而生活,所以「卑微人一呼號,上主立即俯允」 (詠34:7),復生了拉匝祿。

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腰帶的象徵 (耶13:1-11)

生平第一次閱讀《耶助米亞先知書》有關腰帶的故事,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的故事發生於2006年的7月份,當時我跟隨駱神父的朝聖團第一次到訪以色列,在白冷的一所精品店我見到一個用橄欖木製的盒子,打開盒子一看裡面放有一塊聖地的石子。當時好像有話傳給我說:「你去買下這盒子。」我就照吩咐買了這盒子,也意識到這盒子不是屬於我的,回港後我把它安放在房間的抽屜內。

約在兩、三個月後,我聽聞梁神父在11月尾要到蒙古傳教,心裡很捨不得他離開,就決定要把這橄欖木盒子在梁神父在港擧行最後的一台主日彌撒後送贈給他。可是在一個星期六的早上,當我正準備出門去參與聖母軍煉靈彌撒之際,我感覺是時候要把這橄欖木盒子送出去,於是我便把盒子帶在身上。在彌撒後,我仿似收到指令要把盒子交給金神父,但我不理會,還約同探監會的朋友吃早餐,當我的腳踏出聖猶達堂,心裡就忐忑不安,Roger見我奇奇怪怪就問我所為何事,我直言不知道應否把木盒子交給金神父,他便建議我再走回教堂,若然遇見金神父就交給他,不見的話就快到餐廳,總之速戰速決! 我走到教堂卻遇上的昇兆,他知道我想離開聖母軍,大家便聊起來,他鼓勵我要效法酵母,也叫我三思。不久我見Roger 也返回教堂,見我依然遲疑不決,就催促我走上金神父的辦公室,我真的遇見金神父,說橄欖木盒子是朝聖的小手信,就交了給他。

之後,我不斷思索這是上主的旨意嗎?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送甚麼禮物給梁神父呢?很是惆悵!過了數小時,就在當天近黄昏的時間,我在慈幼靜修院門外等候118號巴士,我遇上梁神父,首次與他單對單傾談,我還很傻的對梁神父說:「連你也離開,我以後更不會到聖十字架堂參與彌撒...」梁神父憂心的表情,我仍然記憶猶新。對於這天的經歷,我非常感恩,能夠在梁神父離港前讓他認識我,這是我的榮幸,一切一切我都會牢記在心中。

可是,我也因這次奇遇而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為能通曉上主的話。天主在一年後再試探我,我這次竟拒絕聽主的話,隨從自己固執的心行事... 不然的話,我應該會在耶穌受洗的瞻禮,才親手把那個 icon 送給金神父的,對於我這個不中用的信徒,一定令天父搖頭嘆息,希望我再不會惹天主動怒。

2008年7月27日星期日

你的寶藏在那裡?

在主日講道中,載神父問我們尋寶故事 (如 National Treasure 之類) 有什麼共通的地方,給了我們各人什麼的啟示?他說尋寶雖要冒險,寶藏的價值卻難以估計,在尋寶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掉送生命,故事中的主角每每都願意接受挑戰,我們又將如何抉擇呢?尋寶往住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可能被蒙蔽,未發現藏寶的地方,縱使知道寶物就在腳下,我們也不一定立即採取行動,或會猶豫,或會在籌謀後再返回原處挖掘寶藏... 的確,每個基督徒歸依的歷程也不一樣。身為基督徒,我們是否已確認寶藏的位置呢? 戴神父在講道中沒有吹噓天國的福樂,沒有叫我們付出所有積聚財寶於天上,他只語重心長地叫我們反思兩個問題。(1) 為了追求平安和喜樂(天國) ,你願意捨棄什麼? (2) 如果天主在夢中召叫你,你會祈求天父賞賜你什麼?

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

痴纏與執著

今天下午到了聖神修院參與「聆風樂禱」,主題是瑪利亞瑪達肋納,林神父的分享十分豐富。在褔音的記述中,瑪利亞瑪達肋納由始至終追隨耶穌,服侍祂、資助祂,由北走到南,她是褔音的宣傳者;甚至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瑪利亞瑪達肋納從沒有離棄主耶穌不顧,她也是主耶穌苦難的見證人。

林神父起初用tough (堅韌) 來形容瑪利亞瑪達肋納,要我們默想在十字架下的瑪利亞瑪達肋納會懷有怎麼樣的心情? 我想…猶如我要面對父親的死亡,心情極為矛盾,見著心愛的人受苦無助,在痛心之餘也要迫自己撑下去,因為我要等待一個未知的結局。接著林神父再說:「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痴纏』令她成為第一個見證主復活的人。」有一女教友立即回應說: 「神父,你是指瑪利亞瑪達肋納的『執著』和『堅持』嗎? 她似乎對於林神父的用字有點不滿。」林神父概括地說:「我們需要留心和參與 (人神合作),才能效法瑪利亞瑪達肋納為真理作見證。」

主耶穌為瑪利亞瑪達肋納驅逐了七隻魔鬼,她或許因感恩圖報 *而追隨了主,我認為瑪利亞瑪達肋納留心觀看(谷15:47) 的特質使她擁有耶穌的心神,她的「痴」令她覺察到耶穌和宗徒門的需要,漸漸地她步入主內,即使她的眼晴無法辨認出復活主,耶穌的召喚令她的心神甦醒過來,她能與主耶穌糾「纏」不清,一定是有著主的眷顧,這是一種特殊的恩典,不是人單方面的執著便能成就。

我深信有點智慧的基督徒也不會認同主耶穌與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痴纏」有著曖昧行為吧!

*【2008年9月19日: 瑪利亞瑪達肋納的行動未必是只求回報耶穌的愛,她被魔鬼控制著失去自由,耶穌的釋放令瑪利亞瑪達肋納回復「健康」,重拾恩寵後便可以履行使命為主作見證。】

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

母親為子求死?

今天是聖雅各伯宗徒的瞻禮,細閱瑪20:20-28後,感覺天主真的應允了雅各伯和若望母親的祈求,雅各伯嚐了耶穌的苦爵,是第一個為基督殉道的宗徒,而若望是耶穌最鍾愛的,相信這兩位宗徒已分別坐在耶穌的左和右!但話又說回來,究竟為母親的是否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麽?她真的明白天國的價值,確信犧牲也是光榮嗎?

2008年7月24日星期四

戇豆先生

下午收到Judy的一封電郵,標題是Stress Relief,附有戇豆先生 (Mr Bean) 扮鬼臉的片段,我立刻放下工作致電對Judy說: 「我很好! …其實我對戇豆先生沒有偏愛,只是父親喜歡看這系列的電視節目,老朋友們誤以為戇豆先生是我的心頭好…」言談間,我覺察到我改變了,從前我見到戇豆先生就會不期然憶起與父親的往事,淚水不禁流出來,今次我沒有哭了,戇豆先生真的逗人喜愛,因為我相信父親正在天父的國度裡看顧著我,而在這人世間真正的朋友不會離我太遠。

回想起外公去世後,我不自覺地改變了一些日常的習慣,例如沒有飲奶茶,改用刀义不要筷子,潛意識地要迴避一些東西,我這些不尋常的擧動,都是有賴身邊的多年好友提醒,我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反觀一些彼此已認識數年的天主教朋友,有誰會洞悉我需要救援,需要支持呢?是他們『聽是聽,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心遲鈍了…』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我與你同在,保護你! (耶1:8)

相隔只有十天,又再次閱讀「撒種的比喻」,由於配上不同的舊約和聖詠,天主的教導似乎與常年期第15主日有點不同,這就是聖言的力量,也宣示了主的微妙 (詠71:17)。無論是晴天或是雨天,即使在高天上的飛鳥正虎視眈眈,在地上的我正飽受苦雨淒風,快枯乾要窒息...願我能堅信主與我同在,保護著我! 我們不單要將主的話放在口中,要存留在心裡,在生活中實踐,結出百倍的果實。

2008年7月22日星期二

「你們看見我心愛的嗎?」(雅3:3)

今天是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紀念慶日,我對這位熱心追隨主耶穌的婦女認識不深,只知道耶穌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從遠處觀望,或許曾走到十字架下默默地支持著主,她也目睹主耶穌被埋葬。安息日一過天還未亮,瑪利亞瑪達肋納就走到墳墓,是第一個見證主復活的人。

瑪利亞瑪達肋納與耶穌相遇、相交、相離的經歷殊不簡單,最令我不思費解是她對耶穌的愛,是那麼純淨專一、全情投入,似乎在她的心底裡除了主耶穌外,沒有其他。瑪利亞瑪達肋納努力尋找她心愛的,主耶穌也真誠相對,呼喚她讓她能見證復活主的臨在,新的舊的都令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生命變得無價。

瑪利亞瑪達肋納可以公然喊道:「我看見了主。」(若20:18) 真令人羨慕!!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徵兆

今早收到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的《信仰更新》,七月份的主題是「救主慈悲主日」,內文提及TIME於1984年刊載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寬恕了要刺殺他的槍手,又記述了一個「悲劇中的慈悲」案例,好一個無法理解的安排... 仿如去年不斷接收到亞郎的祝福語 (戶6:24-27),給予我同樣的溫馨。恰巧地我於兩星期前也曾寫下在2004年「救主慈悲主日」的經歷,再次憶記起父親與慈悲耶穌的微妙關係,真是無盡感激,天主一而再地把徵兆顯示給我,重覆地提醒我要信賴祂,我還渴求什麼?

上主要求我們作什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6:8

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

吾主! 求你使我的精神甦醒,使我復原。

今天的兩篇讀經都是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第38章,我以為是排版錯誤,故翻閱聖經查看章節,當知道是有關上主解救患病垂危的希則克雅王的故事後,我即時感慨萬分,覺得很諷刺。這聖經故事在3月5日的 One Bread, One Body聖經默想中曾提及,本應是John Kwan要翻譯的一篇《每日神糧》,可惜天主沒有增加他的壽數,他在3月4日因病辭世。再次遇上這聖經章節,令我非常悲傷,也有一點推不開的壓力。

下午我帶同CoCo到何文田的愛護動物協會,約見針灸專科的Dr. Patricia,獸醫起初建議CoCo先進行MRI,因為要洞悉根源問題才施行針灸療程會較為有效。可是,狗兒要作全身麻醉才能作腦素描,我坦誠的與Dr. Patricia解釋我不想CoCo冒這個險。或許CoCo的堅毅也感動了Dr. Patricia,她竟同意為CoCo嘗試針灸。在施針期間,Dr. Patricia 不斷說CoCo很惶怒 (心跳頻密),大家也意識到CoCo的呼吸聲愈來愈大,奇怪的是牠毫絲也沒有反抗,CoCo就如一隻將被祭殺的羔羊,全然交托,我真的自愧不如!

我期待天主會這樣對我說:「我聽見了你的祈禱,看見了你的眼淚;看,我要在CoCo的壽數上多加十五年… 」,狗兒15年只是人世間的兩年,我的要求不過份吧? 天主祢會應允嗎?

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

人間有情

最近我甚少帶 CoCo 去散步,一方面是連場暴雨,另一方面是牠的身體狀況實在差勁。身邊只有 JoJo (金毛尋回犬) ,街坊和狗友都會親切地慰問 CoCo 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建議,他們的關心給我酸溜溜的感覺,或許是我逃避現實吧!

昨晚我又牽著 JoJo 去散步,遇見幾個街童,他們慣常都會大聲叫喊說: 「金毛獅王嚟啦!! 」我認定他們是壞份子,所以從沒有跟他們聊天。意外的是,他們竟然問我: 「獅子狗呢? 」我頓時感到很舒懷,也明白到我渴望的就是這份真摯的關心。

早陣子我時常向人查問烏鴉在聖經中有甚麼喩意?總覺得烏鴉是壞東西,也想不透為何天主會派這隻樣子醜惡的雀鳥去打救厄里亞先知。現在想來厄里亞有著烏鴉的慰藉,不是比白鴿或是飛鷹的救援來得更有意義、更珍貴嗎?

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我是一個正直的基督徒嗎?

自復活節後,14歲的鬆獅狗CoCo的健康每況愈下,體重由20kg降至現在只有16.4kg。在六月下旬,CoCo的頭時常側向左方,咀嚼和吞嚥有困難,走起路來左搖右擺不太穩健,獸醫最初診斷狗兒患上中耳炎,但服用了十天類固醇卻沒有療效,故懷疑CoCo的腦髓可能已受損 (即中風) 。基於CoCo已年老,進行全身麻醉要承受高風險,且腦素描 (MRI) 費用昂貴,Dr. Judith建議我先帶CoCo到愛護動物協會(SPCA)嘗試針灸療程,倘若仍沒有起色,再幫我聯絡九龍太平道的動物醫院進行MRI。

這陣子我的心情非常失落和矛盾,見到狗兒可能已半身麻痺,仍然堅强地生存下去,每早牠還盡責地叫我起床上班。Dr. Judith 對CoCo讚嘆不已,以Bright & Happy來形容牠,還鼓勵我說:「CoCo仍未放棄,妳要支持牠呀! 」我於是致電SPCA向他們查詢針灸的事宜,料想不到他們竟以一句「不接受新症」拒絕了我,我解釋說: 「我是會員,CoCo在這14年來都是在SPCA注射瘋狗針、防疫針...之類。」SPCA的職員再申辯說CoCo在發病期間沒有在SPCA就診,針灸是專科,要經SPCA的獸醫診斷,若然針灸是可行方案,才可輪籌...即使是今天排期,要等待到八月中才開始第一次的針灸療程。這是一個甚麼的世代? 連動物醫院也是官僚作風!

在掛斷電話後,我的怒氣未減,毅然決定要停止對SPCA的每月捐款,正在找尋 HK Bank 的網上理財密碼時,收到聖母進教者之佑的《每日聖言》電郵,標題是「我是一個正直的基督徒嗎?」顯然我的價值觀被扭曲了,我為何會把捐款與CoCo的事件扯上關係,我渴望實質的賞報嗎?聖詠 50:23 提醒了我只有正直的人,才會享見天主的救恩。

2008年7月13日星期日

洪水滅世

連續兩晚下著暴雨,雷聲震動了整幢大廈,頻密的閃電從空中射向大地,如照明彈閃爍不停。睡房時光時暗,加上雷轟吵耳,我根本無法熟睡。除了我之外,三歲的金毛狗顯然也有點驚懼,牠不安地徘徊於大廳和睡房中。反觀鬆獅狗,牠仍在甜夢中,沒有察覺大地的轉變,這是褔氣還是悲哀?

忽然間我想到洪水滅世,諾厄和他的家人,甚至於在方舟上成雙成對的飛禽走獸,他們在暴風雨中會懷有怎麼樣的心情呢?一方面感到焦慮,一方面又信靠著主,兩種思緒在等待中抗衡著,真想不通會是怎麼樣的心理狀態。或許,諾厄的心靈正憂悶得要死,汗水已變成血珠滴流到地上來。我深信有著主特別恩寵的人,才會被召喚作這些難巨的考驗,凡夫俗子的我是無法領略其中的奧妙。

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

聖若望鮑思高

約同朋友們參與《每日讀經》的課堂,之後大家到了附近的靈火中心,在書架上我駭然發現了一本聖若望鮑思高的傳記,圖像是我熟悉的慈幼會會祖St. John Bosco... 我的天呀! 原來他是名字是「若望」不是「若翰洗者」,就急忙打電話給丈夫詢問他說:「你父親的墓碑幾時完工呀?我們把他的聖名弄錯了。」他有點不耐煩答道:「妳早前已講過多次啦,在棺木名牌上的『約翰』是基督教譯名,在墓碑上會寫作『若翰』。」我遂澄清說:「是宗徒若望,不是洗者若翰呀!」

我心想鮑思高神父若在生必定會氣死,三兄弟都是 born Catholic,在慈幼學校受教肓,又跨口兒時已做輔祭,只是在畢業後才離開教會,到了父親臨終(2007年9月),各子女才渴望父親能一同歸依,在父親領洗時各人又堅持以John Bosco為他的聖名,但竟然連若望和若翰也分不清。

在香港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公教家庭呢?

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下雨天

天上的水閘開放了近十天,雨一直下著,彷彿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家中或許太潮濕,又似乎是外牆滲水,竟跳 fuse,,現正等待電器技師來檢修。沒有電力等同沒有自來水,因為加壓機停頓了,在水壓不足的情況下,即使能忍受沖凍水浴,滿身肥皂泡沖也沖不去,真不好受。見到狗兒氣喘喘,金魚沒有氧氣快奄奄一息,令我非常無奈...真的要找一隻方舟避一避!

2008年7月9日星期三

真褔八端

真褔八端的內容很豐富,牽涉的層面也很廣泛...
(1) 主耶穌鞭策我要愛人如己 ; (2) 警戒我:「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3) 重申進天國的要決 ; (4) 若然我正在受苦,鼓勵我不要灰心...等。在細嚼內容後,這段福音使我聯想到地球暖化、戰地鐘聲、中梵關係、基督徒合一.... 最重要的是【我能為這召喚幹什麼呢?】當我們遇到一些令我們哀慟的事、踫到藉得我們憐憫的人,我們溫良潔淨的心,會驅使我們伸出緩手,把我們的財富、喜樂、時間...等,與他人分享。即使我們變得貧窮、感到饑餓、受人迫害、犧牲所有,我們是有福的。只有這樣作,我們才稱得上是天主的子女,天國才是我們的。就如若16:20所記載: 「你們要痛哭,哀號,世界卻要歡樂;你們將要憂愁,但你們的憂愁卻要變為喜樂。」

2008年7月8日星期二

Jezu, Ufam Tobie! [耶穌,我信賴祢!]


我首次參與慈悲耶穌瞻禮是2004年的春天,在感恩祭完畢後,我到醫院探望父親,很隨意地把介紹傅天娜修女和敬禮慈悲耶穌的資料放在父親的床頭櫃上,父親目不轉睛地注視着那份刋物,頭版是慈悲耶穌的圖像,因為報刊是對摺着,爸爸盡其量只會見到耶穌的上半身,我好奇的問父親:「你認識祂嗎? 」父親點了一下頭,我再問:「爸爸,你見過祂?」父親肯定的再點了頭,我遂問:「在那裡? 」他清楚地講了兩個字「波蘭」。我當時很激動,淚水也湧了出來,父親終於開口說話了。

回想起在波蘭紀念慈悲耶穌的教堂,我看見一個很精緻的十字架,是木製的鑲有銅片,十字架上除了耶穌外還有其他人物、共有三種顏色 (紅、藍和金色) 可供選擇,我三款都喜愛,遂請爸爸幫我做決定,爸爸挑選了一個紅色的,這「方濟」十字架正陪伴着父親埋葬於墓地裡。

2008年7月7日星期一

請主耶穌上船

在乘船遊加里肋亞湖 (Sea of Galilee) 的時候,我見到一群群的海鷗在船的周圍徘徊飛翔,一幅很美麗的畫面,仿如一些渴慕主耶穌要來尋找祂的人;但在觀看一陣子後,我發現鳥兒縱使飛倦了,寧可在湖上漂浮,羽毛弄濕了也不敢飛到船上休息,難道是前人曾嚇怕了他們嗎?就在這一剎那,我想起曾與獄中的囚友分享耶穌步行海面的神蹟,囚友們一連串的提問... (1) 對岸是甚麼地方,為何耶穌不上船? (2) 我們見到耶穌又如何,便可以返回岸上嗎?(3) 依靠耶穌有甚麼實質的好處呢?

我們身為基督徒,卻頓時啞口無言,只懂不斷以信德回應囚友們的質詢,我們有否阻礙了渴慕主的人去親近祂呢?若然能有機會與囚友們分享同一段福音,我會對他們說:「你們若遇到挑戰,應效法主耶穌不怕威脅的精神,勇往直前,也要關顧身邊的兄弟,不要讓他們沉淪…」

腦海又再泛着一幕又一幕的聖經故事: 耶穌召選門徒、用比喻教訓群眾、忙碌地往來湖的兩岸宣講福音、又用五餅二魚餵飽數千人(若6:1-15)、步行海面(若6:16-21)、治病行神蹟… 耶穌基督活生生的教誨走進我們的心坎中,觸動著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忽然間,岸上傳來一陣聲嚮,好像是人與人的對話,又仿似是單向式的廣播,是主耶穌的召叫嗎?各人或會有着不同的領悟,閉上眼睛再靜聽,彷彿耶穌三次在問「你愛我嗎?」(若21) 祂在湖邊已預備了炭火,等待著我們把魚獻上,一同享用。人生少不免會遇上風浪、遭受挫折,我們在面對挑戰時要邀請耶穌上船,只要主與我們同坐在一條船上,衪必引領我們安然渡過難關。

2008年7月6日星期日

往加里肋亞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被天主所遺棄,當然天主是不會捨棄我們不顧的,問題在於我們被蒙蔽,未能靠向祂,就如宗徒們在主耶穌死後失去方向一樣。或許能夠重返與主相遇,大家共處的地方,是歸依的另一行徑。不要責斥我亞Q,耶穌復活後顯現給婦女,慰藉她們時說:「願你們平安!不要害怕!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 28:9-10)
每個基督徒總有與主相交的經驗,重温主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的足跡,讓這些觸動在我們軟弱時重振我們的心志,引領我們再次投入自己的使命中,專心事奉主。

2008年7月4日星期五

《若望褔音》朝聖之旅 -- 領略愛的真諦

若望福音雖然沒有提及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但信仰的真諦總離不開愛主愛人的道理。路十:27 是這樣說的:「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我曾於2007年2月跟隨吳岳清神父帶領的朝聖團,到訪過凱耳特谷,走在連接耶路撒冷與耶里哥的羅馬古道上,當時我的心情有點複雜和矛盾。路是窄窄的,彎彎曲曲,腳下的山崖有百多米深,若然掉進這陡峭的峽谷中,定必粉身碎骨;在懼怕之餘,眼前的猶大曠野確實迷人,能夠在黄昏觀賞興建在峭壁中的聖喬治修道院,重温耳熟能詳的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寓言,在實地默想耶穌講論愛的訓示,這經歷真是難以忘懷。

還記得在初次到訪這裡時,我對自己說,不論我是司祭、肋未人、或是撒瑪黎雅人,儘管我懷有極大憐憫的心,有着主無限的祝福,站在這懸崖邊的恐懼,已令我無法對受傷者伸出援手,是甚麼東西阻隔了我呢? 我又想,我若然是那個慘遭被劫垂死的人,我能否摒棄民族的仇恨,接受一個陌生撒瑪黎雅人的幫助呢?當我想到這裡時,頓覺共融合一遙遙無期,有點兒無奈。

今次朝聖之旅,吳神父把猶太慶節(帳棚節、逾越節、重建節、五旬節和安息日) 的精神串連了若望福音,引領我們與耶穌一起經驗了三年的傳教生活。在慶節中,我們見着主基督行的神蹟,聽着祂的教誨,見證主的受難、死亡和復活,我們就好像是祂的新選民,被主邀請一起參與祂的逾越奧蹟,與世人分享祂的喜樂。活水、真光、生命之糧... 等的真理在年復年的慶節中逐漸顯示出來,主耶穌重覆不斷的訓示,使我明白到祂是不會拒絕有真正信德的人。不同人物 (尼苛德摩、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宗徒們) 為主的愛作出回應,啓示了我救恩的涵意。信仰是要經歷磨練,只有真誠尋求祂,並信從祂的人,才能找到。
再次踏足這條古道,雖然相隔只有短短的半年,思考和反省同一段聖言,我沒料到竟有嶄新的體驗,或許是若望福音轉化了我。我誠然仍未能擺脫畏高的心理障礙,走在古道上的我總比從前鎮定,也有膽量向前走;或許山崖有多深,路途有多遠,我早已知曉。還有的是,在回程的路途上我找到了依靠,我騎在驢子上就不怕腳軟跌倒,拉着驢子的人貼近崖邊,慢慢的引領着這頭七歲的驢子向前行,我就如寓言中的傷者,有着天使般的護佑;原來坐在高處,是會看得更多,看得更遠,感覺很超然和安穩。「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15:12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有着特別的恩寵 (油、酒和牲口都是司祭和肋未人所沒有的),他除了懷有憐憫的心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善用主的恩賜,盡所能把自己所有的與一個和自己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分享,彰顯了主基督的臨在。就讓大家發掘自己的恩寵,勇敢追隨基督,在適當的時候為天主做相稱的事,實踐真理,履行仁愛。

人單獨不好,在人生的旅途上,天主最大的恩賜就是賦予了我們祂的愛。天主渴求我們能真誠地與身邊的家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於敵人,分享我們的喜與憂,互相扶持心神合一地去走祂的路。縱使是滿途荊棘,受人奚落,我們也不要放棄自己,因為天主的話是給所有人聽的,我們在天主眼中都是珍貴的,無論晴天或是雨天,都是主祝福的一天。我們有否伸開雙手,接受主的治癒呢?或許我們的天使就在毗鄰,正等待着我們靠向祂。

...懇求天主使我們對他的旨意有充分的認識,充滿各樣屬神的智慧和見識,好使我們的行動相稱於主,事事叫他喜悅,在一切善功上結出果實,在認識天主上獲得進展,全力加強自己,賴他光榮的德能,含忍容受一切,欣然感謝那使我們有資格,在光明中分享聖徒福分的天父...(哥1:9-11)

* 曾刊載於2007年11月4日的《公教報》

2008年7月2日星期三

聖地與方濟

首次到訪以色列是2006年的夏天,由於遇上以黎戰爭,朝聖團取消了往納匝肋和加里肋亞湖的行程。但有失也有得,往聖地的遊人驟減,我們可以在聖堂和旅遊熱點盡情拍照,也有幸在白冷的主誕堂親吻有百年歷史的耶穌聖嬰,和觸摸一下「白冷之星」(相傳是聖子誕生的位置) 。

在聖墓大殿的加爾瓦略山上,我發現在十字架豎立的兩旁,分別刻有兩段文字,很想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用相機把兩塊石刻拍攝下來然後問駱神父。駱神父笑著對我說:「我從沒察覺到在十字架下刻有經文,也有興趣認識文字的內容,不如妳去查究一下,知道後也告知我吧!」

回港後我一直找不到答案,接著有朋友建議我去請教吳岳清神父,適逢海星堂擧辨馬爾谷聖經班是由吳神父講授的,我便報讀了課程。可是課程延了期,又得悉吳神父於第五個課堂後才會出現,心想又要多等兩個月,令我有點兒失望。恰巧在《公教報》上知道聖文德堂有一方濟講座,其中的一個講者是吳神父,怎料吳神父的講座安排在星期四,與聖母軍的週會撞上,我不加思索就打電話給團長說要告假。在走往聖文德堂的路上,我有點疑慮,我不認識吳神父,他是怎麼樣子的呢? 又擔心應如何啟齒...會很唐突嗎?

在講座的接待處,我遇上我的天使 Francis (偉忠) ,他是書攤的工作人員,我向他道明來意,他便從我手上接過加爾瓦略山的照片,走到吳神父跟前代我詢問他,再返到我的位子上把吳神父的說話覆述一次,另我感動的不單是經文(谷15:21-23) 揭盅了,也感激天父和聖方濟的看顧,我真的不用憂慮。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再遇方濟

我的生命在領洗後變得波折重重,6月4日外公病逝,次年偕同雙親到歐洲朝聖,原意是想他們有機會接觸天主教信仰;可是,父親在回港後突然患病,卧在病牀上整整400天後離世,主給我的擔子愈來愈沉重,我曾多次想放棄,因為真的不可能再撐下去!慶幸的是,偶爾會有力量扶我一把,助我再次爬起來。在心情平復後,我不禁問自己… 我為何會領洗呢?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呢?我遇上的那個耶穌像真的存在嗎?

2005年夏,我再次參加了朝聖團到訪歐洲和埃及。我選擇這個行程是因為我很渴望登上西乃山,重遊露德也是我的心願;而最重要的是我期待能於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再次與主耶穌相遇。當旅遊車駛近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我發現那耶穌像豎立在廣場的一處;在興奮之餘,我感覺很自豪,也有點飄飄然 --- 心想是耶穌親自召叫我的。下車後,我急不及待離隊走到聖門前,很想重溫當年被觸動的一剎那,但眼見的聖像雖在正前方卻變得很細小,差點兒看不見;我很疑惑, 難道聖像被搬移到遠方去?

我步行了數分鐘來到聖像的面前,他的樣貌與數年前一模一樣,周圍的環境也沒有多大改變,在觀察了一陣子後,我發現在聖像的下方有一段文字, 才覺察到這聖像不是主耶穌。當時,我的腦海一片空白... 漸漸憶記起梁神父在三個月前的退省中曾提醒過我,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是找不到耶穌像的,天主也不會持久地用神蹟來牧養祂的子民,我要學習成長。金神父也督促過我,叫我不要只留戀著與主相遇的喜悅,要尋找的是已復活的主耶穌,能夠完成天主所交付的才是最重要的事。可是,我沒有把神師的教誨掛在心上。回顧這幾年間經歷的一切,難道這都是主對我的懲罰?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因一時的幻覺去報讀慕導班,也抱怨自己的天真和傻勁。

之後,我返回大殿與團友們會合,他們巳完成參觀,大家聚在最左的一道門前聽導遊講述聖門的事;我心想... 我在2000年跨越過的聖門肯定不是導遊指的那道門,因為這道門不是面向著聖像的。不知是那裡來的勇氣,我突然發問:「這道不是聖門吧!」有一團友 (聖德勒撒堂的主日學導師) 就斥責我:「難道妳比導遊還清楚?」大家就因此事爭論起來,有勞區冰心姊妹調停,我們才安靜下來。

在離開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一刻,我依依不捨,不斷回望大殿,希望能重拾昔日的那種感覺。我深信我曾真實的踏足過此地。我遇上的是聖方濟亞西西嗎?他與我的信仰又有什麼關係呢?就在我陷入谷底的片時,冰心在旅遊車上向團友們澄清聖門一事,原來我的堅持是正確的 --- 我當年跨越過的真是聖門,導遊弄錯了。

回港後不久,我偶然發現我初訪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那天,正正是聖方濟亞西西的瞻禮 (2000年10月4日);從前我忽略的點點滴滴和糢糊不清的事,慢慢變得清晰起來。天主確實的與我同行,在我未懂得依靠祂之前,祂巳扶持著我、保守著我;祂要我學懂堅毅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