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星期六

信、望、愛

在《福音》中,耶穌以兩個設宴的比諭教導我們要謙遜,不用爭坐在首席,堪當的人自然會被應邀與主人同席;也勸勉我們要心存善念、慈悲為懷,關愛弱小的一群,施恩莫望報。上主承諾在義人復活時定必賞報他們,令我記起「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11:1),也想到陳日君樞機在2003年的聖誕賀辭中的教導,他曾提及「信」與「望」其實巳包含在「愛」內,望德的基礎是信德,所以「信、望、愛這三樣,但其中最大的是愛」(格前13:13)。

《讀經二》盡顯保祿非凡的信德 (羅11),他深信猶太人不會被天主所擯棄,縱使現在被捨棄也不是永久的,只是天主藉此來刺激他們去發憤,保祿相信天主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會撤回的,仍懷著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的心神,努力不懈地向外邦人傳揚福音,他確信這些執迷不悟的猶太人會繼外邦人的皈依後終要歸化。

「上主的道路是多麼不可探察!有誰曾知道上主的心意?」(羅11:33-34)。

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

沒完沒了的憂苦

我過了甚為喜悅的一天,對於保祿的憂苦沒有太大感受。令我較為憂愁的一件事就是要準備下星期一的 presentation,惟有鼓勵自己說「既來之,則安之」,不可妄下判斷。

事緣是這樣的:約在一個月前,某國家的旅遊促進局聘請 Marketing Manager,我在應徵後收到通知要於十天內提交一份建議書,這旅遊促進局更詳列要求的內容,由國家地理、天氣、旅遊重點、造訪旅客數字、消費模式和金額、以至市場策略 (segmentation, offline and online marketing strategies…)、可發展項目、中港澳旅行社名單和展銷會活動資料…等,足足滿一張A4紙。這樣的建議書最少要耗上10萬港元吧!朋友們都認為這是徒勞無益的事,叫我放棄。直至 deadline 前的三天,我弄傷了足踝呆在家裡,就決定姑且一試,最終把建議書完成了。

以聘請為名,集思廣益為實的公司,我在這幾個月來也遇過兩次,都是在面試期間要求應徵者寫 Press Release,Marketing Plan,做撮要之類… 其實求職人士大都心中有數,這些公司是 JobMarket 的「常客」,如南華傳媒 (South China Media),我每次應徵都獲面試,接見我的有不同的Marketing Directors,HR Directors,以至 COO。竟究傳媒的誠信何在?「我在基督內說實話,並不說謊,有我的良心在聖神內與我一同作證」(羅9:1)。

昨天收到這旅遊促進局的通知,再安排了半小時給我去親自「推銷」我的策略,沒完沒了,就是「我心中不斷的痛苦」(羅9:2)!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狐狸

今天的《讀經一》有一經典的金句,「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困苦嗎?是窘迫嗎?是迫害嗎?是饑餓嗎?是赤貧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1) 我認為這通通都是外在的隔絕。《福音》中的「狐狸」喚醒了我,真正的隔絕是心靈的閉塞,當我把一己的思想、經驗和一些自以為是的東西放進聖經裡,就成了阻隔,使我無法明瞭聖言的真義。

《路加》記載法利塞人恫嚇耶穌,說黑落德王要謀害祂,這是心懷不軌、口蜜腹劍的說話!耶穌依然無懼前赴耶路撒冷,祂的回應是:「你們告訴這個狐狸罷!看,我今天明天驅魔治病,第三天就要完畢」(路13:32)。耶穌形容黑落德為狐狸是指他陰險奸猾嗎?奸猾怯懦是狐狸的真性情,還是我們現代人為狐狸標籤的特質呢?在四部福音中,只有《路加》記述耶穌在被捕後曾解送往黑落德前,當時「黑落德見了耶穌,不勝欣喜,原來他早就願意看看耶穌,因為他曾聽說過有關於耶穌的事,也指望他顯個奇蹟」(路23:8) ,可是耶穌什麼都不回答,黑落德便鄙視他,給他穿上華麗的長袍戲弄他。在這段記述中,黑落德似乎是一個直話直說、想做就去做、不愛掩飾的人。

吳神父解說耶穌稱黑落德為狐狸,可能是指他嗜酒如命,時常飲到醉薰薰是一個酒鬼,因為狐狸喜愛吃葡萄,葡萄皮上有酵母菌,爛了的葡萄揉合酵母便成了酒,所以狐狸是田間不務正業的醉酒鬼。在聖經中有狐狸的描述,說他們不是好東西經常偷食和破壞農作物,如「請你們為我們捕捉狐狸,捕捉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歌2:15)。

上主,讓「看得見的眼睛不再矇矓,聽得見的耳朵必將傾聽」(依32:3)。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方舟的延續

我似乎與「方舟」結下不解之緣,連續三天都曾與「方舟」邂逅。看了今天的讀經,《厄弗所書》教導我們在基督內,猶太人和外邦人同為一體,大家「一同被建築,因著聖神,成為天主的住所」(弗2:22)。在《福音》中,我注意到「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眾」(路6:17),聽耶穌講論真福八端,外邦人也遠道而來聽從福音。我決定要把這些依然模糊不清的「方舟」事記下來。

上星期六,我在聖經課堂上遇見Nancy,得悉她巳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將要離開「基督教影音使團」負責位於馬灣方舟的推廣策劃工作,她問我是否有興趣幹這類工作 (介紹「方舟」給天主教團體),我想也不想就拒絕了 Nancy 的好意。到了翌日,范神父邀請我去參加方舟的簡報會,我也推辭了。到了兩天前 (星期一),Maria 致電給我,大家談起在馬灣有一頭無人不識的鬆獅狗 (名叫二叔公),她更上載了這則狗狗新聞在 facebook 給我看,當中的影片很温馨,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091024&sec_id=12187376&art_id=13346041,「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詠19:4),吸引著我去探望「二叔公」。

二叔公與 Leo不僅歲數相約,大家同是11個月大,都是狗場繁殖和出售的狗隻,樣子和毛色很相像,舌頭同樣是深紫色沒有斑點,二叔公的底毛也是黑色的... 難道牠們是親兄弟? 另類的催迫,再次呼喚著我要到馬灣走一趟,去體驗一下一頭狗怎樣走進人群中,帶給人家歡樂。

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芥子與酵母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以芥子與酵母比喻天國,我從前不太明白這比喻與天國有甚麼關係,只知道這比喻點出基督徒有傳揚福音的使命,勸勉我們即使是極小的籽粒,將來仍可以長成至一棵大樹;而少許的酵母會使整個麵團發酵,愛能轉化他人云云… 直至有一次在朝聖時,吳神父教訓我們說,基督徒是不會單獨一個人進入天國的,結好果子的基督徒必能引領其他人一起共赴天國,天國能否由芥子擴張成為大樹是有賴所基督徒的努力,芥子的比喻遂變得清晰,感覺很實在!

至於酵母,耶穌似乎以它來顯示以訛傳訛的感染力,這不一定是好東西。耶穌曾以酵母來代表虛偽的行為,囑咐門徒們應當謹慎,要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撒杜塞人的酵母、黑落德的酵母…等 (瑪16:11;路12:1;谷8:15),提醒我要帶眼識人,緊記近朱者赤、近墨則黑,也需檢討自己的行實,以免阻礙其他人靠向主。正如保祿宗徒勸諭格林多人,「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正如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所以我們過節,不可用舊酵母,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的酵母,而只可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餅。(格前5:7-8)

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

應守的規條

今天的《福音》講述耶穌治好一個傴僂病婦,違反了在安息日不可工作的規定。「傴僂」究竟是甚麼意思呢?我查看釋經部分後,才明白那婦人在十八年來都是駝背,不能直立行走;至於安息日的法律是「六天應該勞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當守的安息日;你自己、連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間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出20:9-11;申5:14),好能獲得安息。

我今天也違反了重陽節要拜祭先人的規定,想等足踝完全康復才拜山,遺憾的是老人家不會體諒,真希望主耶穌能解開他們心中的束縛,難道沒有清明和重陽節,我們便不用祭祖嗎?只在掃墓時才想念巳亡親友的人,才是假善人哪!

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主!叫我看見!(谷10:51)

今早本來打算到慈幼彌撒中心參與感恩祭,因為我的腳還少許痛不能走得太遠。之後又想起有好幾個星期沒有見過Eliz,想知道她升讀小一後的情況,就決定趕往聖保祿堂。當我走進禮堂,發現除了 Ita 和 Eliz外,出奇地還有Danial,原來他昨晚在QE做到通頂,遂乘機到附近的聖堂參與彌撒,我想他可能也是記掛著Eliz吧。在這兩年間,我們這三個有著神親關係的人,曾多次相約到HKU Ricci 參與主日感恩祭也未有成事,今天沒有約定卻巧妙地遇上了,這是一份來自天上的祝福。

聖保祿堂在11月8日舉辦「方舟」一日遊,下午籌辦了一簡報會由范神父介紹諾厄的故事。我在離開教堂時遇見范神父,他趁機邀請我參加簡報會,我即時拒絕了他,並解釋說上主與諾厄所立的盟約我大致清楚,況且方舟團巳額滿,我參與簡報會的意義不大。神父遂慫恿我說:「方舟內有很多動物」,我猜不透他的意思就回應說:「有很多動物又如何?」神父答說:「方舟充滿方濟的精神。」我呆了一陣感覺很疑惑,但是我再沒有追問下去,滿以為神父是以方濟來哄騙我參加這聚會。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參加簡報會於我來說毫無損失,為何我會堅決拒絕呢?是「方濟」的無形壓力,還是神父的催迫令我想逃避呢?我也突然記起范神父在講道中論及瞎子巴爾提買決心追隨耶穌的行動,他「就仍下自己的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 (谷10:50)。外衣在中東是禦寒的必需品,神父引述舊約的記載說,貧苦人倘若帶著他的外衣去做抵押,債主要在日落前,「將抵押還給他,好叫他睡在自己的外衣裡祝福你;這在上主你的天主面前,算是你的功德」 (申24:12-13)。瞎子住在耶里哥這曠野之地,日夜的温差很大,他是一個乞丐,身無分文,外衣是他僅有的資產,他卻甘願捨棄外衣跟隨主耶穌,神父形容這是「破釜沉舟」的承諾。也令我想起在《馬爾谷福音》的同一章談及的「富貴少年」(谷10:17-27) ,他不願把自己的產業施捨給窮人而跟隨耶穌,形成强烈的對比。而我有幸被邀請,毋需損失分文就能有所得著,而我卻拒絕了這白白的恩賜,我比「富貴少年」更差勁嗎?

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再容它這一年罷!(路13:8)

保祿宗徒在《讀經一》闡釋隨從肉性和隨從聖神生活的人,前者會導入死亡,後者則導入生命與平安,而結論是基督巳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若是屬於基督的,神魂要賴正義而生活,「已不屬於肉性,而是屬於聖神」(羅8:6)。

我今天本應參與「聆風樂禱」,可惜腳患未痊癒,不能步上陡斜的聖神修院,改往一英文的聖經課堂。神父的講解我基本上完全掌握得到,直至末段他請我們揭閱 Psalm 41,我聽作 Song 41,就突然迷失甚麼也聽不入耳了,這是我存在巳久的毛病,當我被少許的阻隔拖垮了,就會自我封閉,頓時變成一個極愚蠢的學生,且會繼續迷失下去,令老師們沮喪。還記得我在就讀中四那年,數學老師無奈的對媽媽說:「我真不懂教導妳的女兒,我完全觸摸不到她的進度,上學期考獲B,這學期只有G,會考有B當然好,若然得個G怎辦?」

在《福音》中的無花果樹不結果子,主人只會容忍它一年,期限一到就要被砍掉,我感覺無花果樹就是我的寫照,縱使園丁努力掘土和施肥,無花果樹甘願服從卻不知問題所在,也不會結出果子來,招來喪亡。我明白悔改是必要的,但是我先要保持清醒好好省察自己,在洞悉弊端後,還要定改才免於迷失和喪亡。

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我願意為善


吳神父在課堂上講述保祿致書羅馬人時,他未曾到訪羅馬傳教,也不認識羅馬信友。所以,這兩天選讀的《羅馬書》不斷重複基督徒的掙扎,周旋於罪惡、死亡、正義、永生之中,並不代表保祿是在數算羅馬人的弊病,其目的是要點出耶穌基督是救贖的根源,藉祂的聖死與復活我們巳由罪惡的奴隸中被釋放了,成為正義的奴隸。讀經是督促我們去檢討與主耶穌的關係,要「感謝天主,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羅7:25),我們要願意為善,以理智去服從天主的法律。

我今天在大廈入口處遇見一隻草蜢要回家,見牠很是可愛,就把牠上載到 facebook。得到 Betty 的提醒我才知道牠是一隻螳螂,不是草蜢! 這是我繼獅子、老虎、綿羊、山羊、羚羊後,另一樣混淆不清的東西。其實,「我有心行善,但實際上卻不能行善」(羅7:18),我有問過螳螂先生住邊層,牠卻睜著一對大大的黃色眼睛瞄了我一下,之後管理員揭發牠是白撞,巳被遣返原居地 (馬路旁的花槽)。原來Betty也曾在大廈大堂遇見螳螂,牠真是名符其實的老住客。

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善惡二路

今天的《讀經一》延續昨天的教導,重申我們是有權選擇作罪惡或天主的奴隸,所得的償報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作罪惡的奴隸時,不受正義的束縛」(羅6:20),結局就是死亡。作天主的奴隸卻能脫離罪惡,獲得自由,結局就是永生。這是一個抉擇,就如《福音》所述,我們跟隨主耶穌並不保證在人世間一帆風順,若然至親不接受福音的道理,他們或會反對我們的信仰而激起家庭糾紛,我們仍願意與天主和好嗎?

耶穌成為人們反對的標記,是何其悲哀的事!也使我想起在慕導班時一位上了年紀女士的真情分享,她在年青時巳對信仰十分肯定,可惜母親一直反對她洗禮入教,她費盡唇舌也徒勞無功,為免觸怒母親令她不悅,她對洗禮一事再沒有提及,由於母親現巳入土為安,她數十年的期待最終如願了,最感動的是她仍深信這是天主的恩賜。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作正義的奴隸 (羅6:18)

我昨晚牽 Leo 去街街,牠為了追趕前面的一頭西施狗,把我拉倒在地上,我的手腕被擦損,左腳也扭傷了,我滿為仍能如常地走回家便沒有大礙;怎料到了今早起床,我左邊的足踝疼痛非常,根本無法站立,惟有枴著腳去看跌打,經驗了真正的舉步維艱。醫師問我對敷草藥會否有敏感反應,我傻更更答說:「不知道」,因為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光顧跌打醫師,醫師有點愕然再問我:「妳從未扭傷過嗎?」我答說:「我偶爾扭傷過,但是塗了止痛去瘀膏之類就很快痊癒了,所以未曾因扭傷而去睇醫生…」醫師和他的助手不斷重提我要戒口,忌吃酸、辣、牛肉、雞蛋、海鮮及高蛋白的食物,減少走動,明天要覆診… 我思前想後也決定上聖經課,在離開家門後我便知道情況不妙了,交通燈轉了紅色我仍未能走到馬路的對岸,真的膽戰心驚… 怕怕!! 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這是「醒寤」的大忌。

在《福音》中耶穌自比作竊賊,吳神父解說竊賊的特質是在人們毫無戒備的時候,就偷偷摸摸潛入行事,耶穌以此提醒我們必須醒寤戒備,因為沒有人知道人子何時再來。在這個等待時期,我們要努力檢察自己的身份和行為,履行與各人使命相稱的事。我又想甚麼是我們要戒備的東西呢?《讀經一》說是肢體,勸勉我們要將「肢體獻於天主,當作正義的武器」(羅6:13),又說若我們將自己獻給罪惡作他的奴隸,我們會招致死亡;或順命作天主的奴隸,以得正義 (羅6:16)。對於保祿的教導其實我不苟同,因為肢體只是外表,我們要獻的是靈魂嗎? 即使我們曾作過罪惡的奴隸,只要「從心裡聽從那傳給你們的教理規範,脫離罪惡」(羅6:17-18),我們便能重獲自由,改作正義的奴隸了。

2009年10月20日星期二

腰束起,把燈點著 (路12:35)

《讀經一》羅5:12-21提醒了我,成義的基要條件是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我們不可以埋怨或推搪說,罪是因亞當一人的過犯和悖逆而起,我們眾人都被定了罪是不公平的。我們不可忘記,同樣地,因著一人 (耶穌) 的服從和正義行為,大眾都成了義人,我們得以重獲永恆的生命。

在《福音》中,耶穌以比喻勸勉門徒們應常常醒寤 (路12:35-38),作為僕人的要把「腰束起,把燈點著」(路12:35),這些在醒寤中等待的僕人是有福的,因為當主人回來時,他將「要束上腰,請他們 (僕人) 坐席,自己前來伺候他們」(路12:37)。我們所作的一切上主是全知的,祂會以慈愛和忠誠百倍賞報給正義的人,我也頓時多了一點勇氣去面對不平事,因為「罪惡在那裡越多,恩寵在那裡也越格外豐富」(羅5:20)。

還記得我在兩個月前,聖若翰洗者殉道紀念日的那天,也曾思考過束上腰 (耶1:17) 的含義 ,感覺這是代表整裝待發,願意接受上主的使命,即使為義而受迫害也無怨無悔。今天再遇上相同的描述,催迫著我去尋根究底,按《思高聖經辭典》的記載,在中東的民族,不論男女都穿著長袍,腰間束著帶子,帶子圍在腰部,或會作為錢袋之用。他們在日常勞作或遠行之時,必將下身的長袍撩起,束在腰間,以求行動的便捷(參閱列上18:46;列下4:29;多5:5;依58:17;弗6:14;伯前1:13)。「束上腰」的訓言暗示門徒們要在默西亞來臨之前,預備便當,以承受新的、超性的產業。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富裕的生命不在於資產

今天的《讀經一》仍然是講述因信成義的道理,保祿在《羅馬書》中鼓勵我們,『算為祂的正義』這句話,不僅為聖祖亞巴郎一個人而寫的,只要我們「信心堅固,歸光榮於天主,且滿心相信天主所應許的,必予完成」(羅4:20-21),天主也會算我們為祂的正義。

正義 (justice) 表面上是個人品德的修為,如不徇私,「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 (路12:15) ,追求公道,處事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可是,單是遵守誡命、專注於自身的修行,是不能承受永生的 (谷10,富貴少年),我們要擁有智慧的眼目和心神去行善,去愛周遭的所有人,因為「愛德是全德的聯繫」(哥3:14)。

今天的《答唱詠》是另一個因信成義的見證,教我去學習匝加利亞 (若翰洗者的父親) 擺脫一己的執著,甘願讓上主在我的心中作主。當匝加利亞堅決遵從上主天使的囑咐,給兒子起名叫若翰後,他的口和舌頭立時開了,憶記起在舊約和聖詠 (105, 106, 111, 132, 136...等) 中上主眾多的許諾,縱使救恩工程尚待完成,他巳急不及待讚美天主。我想匝加利亞必定被上主算為正義!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傳教主日

今天是傳教主日,福音選讀《馬爾谷福音》結尾部分,吳神父解說16章9-20節其實並不屬於《馬爾谷》原文,當中簡述耶穌在復活後發生的一些事,是後人加以補充為使《馬爾谷福音》有一個較完整的結論。由於這段經文是有著聖神的默感,教會歸納這部分為正經。還記得我在多年前閱讀這章節時的一個疑問,耶穌在復活後顯現給十一位宗徒,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耶穌所指的「一切受造物」是包括天空的飛鳥、海中的魚、與我相關的貓狗及其他動植物嗎? 及後,我知道沒有靈魂的生物是不包括在內的,因為教會不接受牠們的洗禮,牠們極其量只可得到上主的祝福,所以,「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只限於人類。話雖如此,難道我們福傳的焦點就局限於非信徒嗎?古語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在教會內有不少掛名教友,即使是主日參與感恩祭的信徒,願意身體力行追隨基督,明白信仰真義的信徒又有多少呢? 能夠為主作見證的基督徒更寥寥可數。所以,若「要使萬民成為門徒」,培育教友實不容忽視。

《讀經一》記載「萬軍的上主這樣說:『在那些日子裡,十個說異國方言的人將抓住一個猶太人的衣邊說:我們要同你們一起去,因為我們聽說天主同你們在一起』」(匝8:23)。耶穌是「厄瑪奴耳」,因著祂的降生,天主與我們同在,《讀經二》重申「因為天主只有一個,在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也只有一個,就是降生成人的基督耶穌」(弟前2:5)。上主的救恩是實在的,可是在團體中有多少人擁有上主的肖像,能作活生生的見證,吸引「外邦人」抓住他的衣邊說:「我想認識你信的那位」。我也不期然想起耶穌向撒瑪黎雅婦人顯示自己後,因著那婦人的作證,城裡有許多人信從了耶穌 (若4)。匝加利亞先知預見的福傳果效能否在現今社會應驗呢?

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萬民之父亞巴郎

保祿宗徒在致羅馬人書中剖析了「因信成義」的道理,他述說:上主「許給亞巴郎和他的後裔的恩許,使他作世界的承繼者,並不是藉著法律,而是藉著因信德而獲得的正義」(羅4:13)。《讀經一》的這一節很值得深究,「不是藉著法律」是因為在亞巴郎年代根本未有十誡,梅瑟法律是以色列民出離埃及後發生的事,當時的以色列巳發展成一個大民族,應驗了上主的承諾。至於「因信德而獲得的正義」我不太肯定保祿宗徒的話,惟有翻閱《創世紀》有關亞巴郎的章節來尋找答案。

上主在哈蘭召叫亞巴郎時,曾許下諾言說:「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為一個福源」(創12:2)。可是時日過去,亞巴郎仍然膝下猶虛,遂慨嘆只有一個家僕來承繼自己的產業,上主再次應許他的後裔將如蒼天的星辰無法數清,「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創15:6)。到了亞巴郎從命獻子,上主重申「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創22:17)。上主對亞巴郎的恩許非常明顯,但亞巴郎被算為正義,我想不僅是因他獻上獨生子吧?

再看亞巴郎的晚年,亞巴郎在妻子撒辣逝世後 (創23) 為兒子依撒格娶妻 (創24),依撒格當時已40歲,而他的妻子黎貝加久未懷孕。所以,亞巴郎在享天年之時,極有可能未及得見他的兩名雙胞胎孫兒厄撒烏和雅各伯,他仍堅定不移相信上主的許諾,冀望他的後裔將是一大民族,這也解釋了為何保祿說:「他 (亞巴郎) 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而相信了,因此便成了萬民之父」(羅4:18)。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因信成義

數天前 Alice 在 facebook 中上載了一首基督教的歌曲「因著信」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qDzRigLDQ,我第一次遇上就愛上這調子,在片段中描述了六位在聖經中對上主充滿信德的人,我自以為清楚知道首五位是誰,惟獨欠第六個 (是一位先知),於是向 Alice 道出答案再查詢那第六位是誰。原來第六位是厄則克耳 (Ezekiel) 先知,難怪我不知道,因為我從沒有完整的看過這經卷,這真是一個大大的警醒和催迫;而第一位陳述的人物〔憑信他全然奉上愛子〕是信德之父亞巴郎,他獻上獨生子依撒格。一條非常顯淺的問題,我卻傻更更誤以為是天父派遣聖子來到世上來,祂信聖子的犧牲能使世人重獲救恩。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相信有點聖經常識的人也知道一切談及信德的課題總少不了亞巴郎吧!我就「像騾馬一般糊塗,需要韁轡來加以管束」(詠32:9)!

今天的讀經使我對「因信成義」多了一點認識,原來義人是「罪惡蒙赦免」,「上主不歸咎,心中無詐欺的人」(羅 4:7-8,詠32:1-2),他們信從了天主後,度虔敬的生活,在困厄時向上主哀禱,接受上主的教導和指示,走在正道之上。「由於行為,成為義人」(羅 4:2),才是有福的人。

2009年10月15日星期四

冥頑不靈的人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繼續痛斥經師和法利塞人,重覆述說以色列的祖先曾殺死和迫害先知,責罵當代的經師和法利塞人一方面贊成他們祖先所行的事,另一方面又修建先知的墳墓以示尊敬。我認為耶穌不只責斥他們表裡不一,也暗指他們重蹈祖先的覆轍吧! 因為耶穌知道經師和法利塞人要合謀迫害和殺死祂,正如他們的祖先對待先知一樣,耶穌是在勸誡經師和法利塞人,提醒他們天主要向這一代追討罪債。

就《福音》所載從創世以來,眾先知所流的血,更指明「從亞伯爾的血,到喪亡在祭壇與聖所之間的則加黎雅的血」(路11:50-51),天主都要向這一代追討。 我知道亞伯爾(Abel,創4:10)是加音的弟弟,他們倆兄弟是亞當和厄娃的兒子,上主因為悅納了亞伯爾和他奉獻的首生肥羊,卻沒有惠顧加音和他的祭品,令加音大怒對弟弟萌生殺機,亞伯爾遂無辜犧牲了,成為聖經中第一位為主殉道的人。至於則加黎雅,我一向以為是匝加利亞(Zechariah)先知。剛才在上聖經課時,我們研讀傳教主日的讀經,讀經一是《匝加利亞先知書》8章,我在揭閱聖經之際才發現十二小先知中最後的一位是馬拉基亞 (不是匝加利亞),難道則加黎雅先知是另有其人?

CoCo離開我剛好一年了,我依然非常掛念牠,更選擇了今天帶同 Leo 和 JoJo 到 SPCA 走了一趟,順路往狗公園逛一逛。圖片巳上載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21526&id=1091004620&l=dec1bcaa79

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天主必照真情判斷 (羅2:2)

今早閱讀《讀經一》與《福音》的教導,感覺有點前後矛盾,保祿在《羅馬書》第二章提醒我們不可妄言判斷別人,因為當我們判斷別人時,就是在斷定我們自己的罪。在《福音》中,耶穌卻怒斥法利塞人和法學士,立了一個壞榜樣。難道只有主耶穌才擁有特權批判別人嗎?

在乘座升降機往聖經中心時,我經驗了一件多重「判斷別人」事件,誰是誰非只有天主才能定斷。由於我是最後一個進入升降機,我站在電梯的門前,當升降機到了停車場的樓層時,我側了身子讓一對年青男女步出升降機,之後電梯門慢慢關上,我背後的一位中年婦人突然大喊要出去,〔可能是我阻礙了她,又或是她不覺察已到達停車場〕,慶幸有人快速地按掣開門,這婦人最終推著一輛嬰兒車順利往停車場走去。可是,在電梯門正在關上之際,大家都聽到這婦人痛罵那先前步出升降機的女士。電梯內的數位男士隨即你一言我一語,齊齊數算那中年婦人的不是… 直至其中一位年青人說:「那老婦人罵她的媳婦狠狠的…」接著另一人回應說:「她們是母女吧!」他們又再次你一言我一語… 我開始醒覺,根本沒有人明瞭這四個人的真正關係,大家就胡亂猜測,斷定那中年婦人是不當的,對於她忿怒的因由卻沒加理會。驟眼看來,這老婦人像是今天福音中的主耶穌。

今天的讀經兩次提醒我們,上主「要照每人的行為予以報應」(羅2:6,詠 62:13)。上主的判斷,即使是報以忿怒和憤恨,都是慈愛的流露,要引領我們悔改。如果我們「固執於惡,不順從真理」(羅2:8),就是「輕視祂豐厚的慈愛、寬容與忍耐」(羅2:4)。當我們判斷他人時,是否對自己也作同樣的判斷,藉此省察自己的過犯呢?又是否如主耶穌一樣懷著慈愛、寬容與忍耐,祈求各人能從黑暗中步往光明,才對他人作出批評呢?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義人因信德而生活 (羅1:17)

我對今天《福音》中提及的法利塞人深感興趣 (路11:37-41),故事以「耶穌正在說話」作開始,翻看先前的章節,原來耶穌在講述「心靈的光」,教導人們應保存心靈的真誠純樸,「全身光明」才不會輕易陷入歧途。有一個法利塞人卻暫亂歌柄,主動邀請耶穌到自己的家中用飯,他究竟是心懷不軌企圖凌辱耶穌,還是真正渴慕光明呢? 可惜聖經沒有詳述,我們只得悉那法利塞人看見耶穌飯前不先洗手感覺怪異,他似乎沒有提問,但耶穌看透他的心意,遂痛責這些只把杯盤的外面洗濯乾淨,有如只著重外表的人,內裡依然拘泥於物慾,滿是劫奪與邪惡。這個宴請耶穌的法利塞人會如何回應呢?

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內裡虛假且黑暗,根本不知光明為何物,靈魂受到阻隔又怎樣去洞悉真理呢? 耶穌基督於是請求這些拘守法律的人省察自己,實質地「把杯盤裡面的施捨了」(路11: 41),在敬禮天主之餘,也真心與他人分施所有,「眼睛純潔,全身就光明」(路11: 34),當心中擁有燦爛光芒的燈,一切便都無瑕可指了。在當天赴宴的人,會有多少人藉信仰基督而獲得正義,「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斐3:8)?

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

徵兆是悔改的召喚?

《福音》敘述群眾要求耶穌行神蹟給他們看,好叫他們信服耶穌就是舊約所預言的默西亞,耶穌遂責斥求證據的人,並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除了約納的徵兆外,必不給它任何其他徵兆」,耶穌為何會以約納先知作比擬,究竟耶穌的回應隱藏著甚麼涵意呢?(路11:29-32)

在《對觀福音》中,瑪竇有這樣的描寫「有如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同樣,人子也要在地裡三天三夜」(瑪12:40)。約納在魚肚經歷了三日三夜的省察後,他終於悔改願意肩負使命,尼尼微人相信約納的宣講,因而獲得救贖之恩。約納的重生是主耶穌基督從死中復活的預象。同樣地,相信主耶穌復活的人,遵行祂的話,並能光榮祂聖名的信眾,皆可獲得永生。

歸根究底,神蹟和徵兆是上主的恩寵,教我們要履行主的職務,就如約納及宗徒的蒙召,是「被選拔為傳天主的福音」(羅1: 1)。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財富與智慧

主日《讀經一》選讀《智慧篇》,教導我們「財富與智慧相較,分文不值」(智7:8)。我相信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會說「我寧要智慧」(智7:8),不要寶石、黃金…,因為具有智慧、思考透徹的人,才懂得把握時機,在最適當的時侯作出正確的決策,這是成功的秘訣,致富之道。可是「錢係帶唔到入棺材」,聖經中的「智慧」絕不是教導我們如何去賺取大量的金錢;反之,是讓我們不受制於財富、榮耀、驕傲、爭吵、及世俗的羈絆,培養出優良的美德和情操。《福音》中提及的富貴少年 (谷10:17-30) 就是一個好例子,他遵守誡命卻又仗恃財富,對窮苦大眾心硬如石,沒有愛德的人堪當進天國嗎?

《智慧篇》又記載:「我愛她 (智慧),勝過愛健康和美色」(智7:10)。的確,當我們數算自己的歲月,健康與美貌都不是永恆的。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須向主交賬」(希4:13),我要呼籲智慧的神快臨於我身,讓我能「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希4:12),好懂得敬畏上主。若然「祢以多少痛苦的歲月來磨練我,求祢也賜給我多少歡樂的日子」(詠90:15)。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有福的人

《福音》記述有一個婦人高聲稱許聖母瑪利亞,認為她有幸被選為耶穌的母親,藉聖神受孕,能夠生育和撫養耶穌基督真是一個有福的人,堪受讚頌。耶穌的回應是「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11:27-28) 瑪利亞聽得懂天主的話,進而甘願貫徹遵行,她固然是一個有福的人。

我也想起《聖詠》的第一篇,教我要持守主的誡命,「凡不隨從惡人的計謀,不插足於罪人的道路,不參與譏諷者的席位,而專心愛好上主法律的,和晝夜默思上主誡命的,像這樣的人才是有福的!」(詠1:1-2) …即使與《福音》的教導很相近,我感覺「有福」似乎不是遵循便能成事…

正在困惑之際,我看見《讀經一》的其中一節,「山嶽必要滴下新酒,丘陵必要流下乳汁,猶大的一切河流必要湧流清水…」(岳4:18),遂想起吳神父在加納 (Cana),耶穌行第一個神蹟〔變水為酒〕的地方曾解說過這章節,這是默西亞來臨的預象。救世主的誕生是瑪利亞回應了上主的召喚,而耶穌在加納婚宴中把取潔禮用的水變成美酒,是因聖母瑪利亞體察到他人的需要,藉她由衷的祈求,聖子才行了這神蹟。我想聖母瑪利亞是有福的,不僅因她承行主旨,最重要的是她「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2:5),能洞悉上主和他人的需要,擁有這不凡智慧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你的房間住了誰?

今天的《讀經一》選讀《岳厄爾書》,岳厄爾是《小先知書》中的第二部書,排行首位的是《歐瑟亞書》。對於歐瑟亞先知,我只認識他的一句名言,上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喜歡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歐6:6)。初看今天的《讀經一》我感覺岳厄爾的勸戒,與歐瑟亞的言論有點背道而馳,也不明白為何以色列民不向上主獻素祭和奠祭,上主便下令施行毀滅。 司祭要披上麻衣而哀悼,這是死亡的徵兆 (岳1:13-15),平民百姓則要戰慄害怕,因為上主要發動戰爭 (岳2:1-2)。上主為何要降下這樣殘酷的懲罰呢?

在課堂上經由吳神父解說我才明白,天主不是稀罕我們的獻禮,罪人奉上祭品是謙卑的表現,人自知有欠缺豈敢與天主接觸,遂以祭品代替不足。天主發怒是因為人們再不走到祂跟前來誠心懺悔,岳厄爾斥責的是驕傲自滿的人,他們連表面的獻祭也懶得做,聖殿變成虛有其表,禍哉!!!

《福音》論及「魔去復來的危險」(路11:15-26),Becky 在 facebook 中有感而發說:「為甚麼一個人洗刷好自已,辦好告解,還要召來更惡的魔鬼?」其實《福音》與《讀經一》的教導是一致的,是要道出我們若沒有徹底承認自己的罪,缺少與天主交往,或是根本不夠謙遜,容不下天主,魔鬼是會反復回歸,這是人咎由自取的後果!

今天的讀經,也使我想起數年前朋友們傳來傳去的一篇文章 (節錄自台灣聖衣會的網頁),真的發人深省!

你的房間住了誰?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note_id=153844082031

2009年10月8日星期四

上主必會俯允

今天的福音選讀路加,緊接著耶穌教導門徒祈禱 (即天主經) 的章節,是一個有關朋友半夜借餅的比喻,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句「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路11:9)。我深信一個「專心愛好上主法律的,和晝夜默思上主誡命的」人(詠1:2),遇到朋友夜半到訪要求一點食物,即使門已經關上,孩子們已經就寢,也會起來款待他相認的人,這才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基督徒。

經文再次提醒我要恆常祈禱,不可怠惰,也得在生活上真實地遵守主的誡命,不然的話「事奉天主只是徒然!」(拉3:14) 十月份是玫瑰月,我改變了一向在晚飯後誦念玫瑰經的習慣,迫令自己每朝早若不完成一寸五端的玫瑰經,不可開啟電腦,現巳踏入第六天了,感覺很好… 希望我能貫徹下去。

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專務祈禱 (宗1:14)

今天是玫瑰聖母慶日,《讀經一》是選讀《宗徒大事錄》等候聖神降臨的章節 (宗1:12-14)。吳神父在課堂上解說,在耶穌升天後,十一位門徒戰戰兢兢地從橄欖山返回耶路撒冷,宗1:13特別指出「他們進了城,就上了那座他們所居住的樓房」,即晚餐廳,路加把耶穌升天與晚餐廳連繫在一起是別有用心的。晚餐廳是人們得到永生和領受聖神的地方,耶穌與門徒在這樓房內吃最後晚餐,建立聖體聖事。我們在感恩祭中領受聖體,其終向是引導我們升天,回歸到父的懷中,路加的描述真是意味深長。

吳神父再點出在第13及14節包涵了三個團體,兩個男士團體一前一後,前者是的充滿恐懼的門徒 [有共同信仰的團體],後者是耶穌的兄弟 [有血緣的家庭團體]。天主教認為「耶穌的兄弟」是耶穌的表兄弟,而根據東正教的傳統,他們相信兄弟是指若瑟前妻死後遺下的兒子,因瑪利亞是繼母。在這兩個男士團體中間是一個婦女團體,在沒有耶穌的日子裡,每個團體都惶惶終日。最重要的是,路加特別指出「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團體當中,她就是聖教會的中心,引領所有人「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等候聖神降臨。由此可見,聖教會教導我們要敬愛聖母瑪利亞是源於聖經的記載。

在課堂後,我與Roger及 Anthony 吃飯,談到吳神父訓誨我們要多祈禱,不然的話到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不懂得祈禱就太遲了… 我遂說去年曾在羅馬的聖保祿大殿經驗過類似的事,當時吳神父叫我們在聖保祿的墓前誦念一篇信經祈禱,我竟然忘記了經文哭了出來,當刻真的很惶恐不知所措,也有愧面對天父。Roger取笑我冇用,我便請他念一遍信經給我聽,他停了一會問我:「第一句是甚麼?」取巧說:「第一句是神父說的…」Roger在誦念時有錯漏,我便補充,一直念到「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而被埋葬」,大家都忘掉了下一句,只記得接著是「第三日復活了」。我惟有查閱我在電話中的檔案,原來是漏了「他正如聖經所載」,大家都感覺這是一個很大的提醒,狠狠的一個當頭棒喝!

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懺悔與獲救

今天的《讀經一》我在半年前 (3月4日)曾經讀過了,當時我領悟到尼尼微城的人,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甚至牲畜都身披苦衣,立志離開邪路,他們的懺悔是何其徹底,天主遂憐憫他們,不將已宣佈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 (納 3:1-10) 。

再看《福音》路10:38-42,瑪爾大為伺候耶穌操心忙碌,而妹妹瑪利亞選擇坐在主的腳前,陪伴著主耶穌聽祂講話,我感覺她們兩姊妹都是專心致志為耶穌服務,只是大家的取向不同而已,與《讀經一》尼尼微城的人徹底皈依,彷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之後,我突然間想起昨天福音的教導「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路10:27),瑪爾大和瑪利亞謹守了這條大誡命的前半部分,卻忽略了愛人如己,沒有關顧自己的姊妹和身邊的一切。

「上主,你若細察我的罪辜,我主,有誰還能站立得住?」(詠130:3) 我們不要只管呼號「我的天主,我的萬有」,也請一起締造和平、保護所有受造物,為 「國際氣候變遷會議」祈禱。

天主,人類破壞環境,造成地球暖化,生態危機。
當我們仍在醉生夢死的時候,
末日的危機,已悄然來臨。
求祢使我們能徹底的覺悟、覺醒,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為我們的子孫謀福。
我們特別為聯合國 在12月中舉行的「氣候變遷國際會議」禱告,
祝願會議成功達成具體的協議,
能開放所有的生態資源與科技,
讓全人類都可以共享,
以共同挽救人類的危亡。 亞孟


(天主經、聖母經和聖三光榮經)

2009年10月5日星期一

約納的省察和承擔

今天的《讀經一》講述約納先知違命,為「好躲開上主的面」(納1:3) 乘船逃到塔爾史士去。我從前以為約納是被困在鯨魚的肚子裡三日三夜覺悟前非後,才甘願轉身靠向上主。細看今天的章節,原來當海上翻起洶湧的大浪,要使船下沉之際,約納巳心知肚明,這場風暴是因他背叛天主所闖的大禍,遂說:「你們舉起我,將我拋在海裡,海就會為你們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這場大風暴,臨到你們身上,只是因了我的緣故」(納1:12)。可見約納先知懂得省察,由一個退縮的人搖身一變而成為一個願意承擔的人。

改變了的還有船上的水手,他們見海上忽起風暴「都驚惶起來,每人呼求自己的神」(納1:5),希望有一個神能眷念他們,使他們不致喪亡。及後知道罪魁禍首是約納,而約納本人又自願犠牲被拋入海中來平息風暴,船上眾人卻流靈出惻隱之心,盡最後的努力去搖櫓,想回到海岸,卻是不能。眾人惟有捨棄約納,把他拋入海心深處,在此同時各人也擯棄信奉的神,一起呼求約納的上主說:「上主!求你不要因這一個人的性命,使我們全都喪亡;不要將無辜者的血,歸在我們身上,因為你是上主,就按你的意願作罷!」(納1:14) 將約納拋進海裡後,海面立刻平靜了,「眾人都極其敬畏上主,遂向上主獻祭,許下誓願」(納1:16)。因一人的省察、承擔、犠牲,感染了船上各人,令眾人歸依上主,如斯震撼的場面,我在今天才省覺到!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

聖方濟瞻禮


我於下午參與了方濟會創立800周年的感恩祭,遇見了數位聖經班的同學,及一些熟口熟面的人,我巳記不得他們是在書展中曾共事的朋友,還是朝聖團的團友了。我也希望在聚會中能有機會與 Maria Law 遇上,但大家未曾見過面,在人海茫茫中怎樣相認呢?在彌撒後 Maria竟與我打招呼,她說的音調我起初聽不清,慢慢才習慣下來,原來她的聽覺有障礙,單憑我的口形就知道我在說甚麼,很了不得!令我最感意外的是,Maria 說她有一位朋友叫 Francis 與她同行,我們走到這人的身邊時我才認出他是偉忠 (Francis),我急不及待對偉忠說:「我們三年前在這裡 (聖文德堂) 踫個面…」當時也是十月,我參與在聖文德堂舉行的一個方濟講座,我有幸遇上偉忠,藉他詢間吳岳清神父,我才知道相片中的文字是甚麼意思,舊地重遇今次有所不同的是他引領了另一人 Maria,也令我想起今天福音中的一句「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谷10:14) 。聖文德堂真實地讓我體驗了這份來自上主的愛,我真的非常感恩!

上載的經文是 谷15:21-23,這圖片是我於2006年夏在耶路撒冷拍攝到的,地點是加爾瓦略山(聖墓大殿),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

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請你鼓起勇氣!(巴4:5)

今天是中秋節,月亮很圓很美,午、晚兩餐我們都與家人在外用膳,銅纙灣區的酒樓出奇地並沒有爆滿,或許香港人習慣提早過節吧!走到百貨公司逛一逛,踫口踫面是操國語的遊客,維多利亞公園也不見熙來攘往,難道有很多香港人巳外遊?

《讀經一》「誰也不要對我這被眾人遺棄的寡婦,幸災樂禍!我孤苦伶仃,是為了我子女的罪惡,因為他們離棄了天主的法律」(巴4:12) 令我想起昨天遇上的一件事。正當我在等候巴士之際,有一位年老的婆婆走到我的身旁對我說:「小姐,妳等106號巴士嗎?」我簡單地回應了一聲「是」以為婆婆是問路,可是婆婆卻對我說:「剛剛走了一架106號,妳要多等10分鐘了,(示意我應放下手上的購物袋休息一會)。」我遂說:「不打緊,除了106號外,81號也可以。」婆婆接著向我訴苦說:「我的女兒嫌我走得慢,掉下我一個人自己搭了先前的106號回家去了」,我才發覺婆婆原來是行動不方便,要依靠手上的一支拐杖走路,我當刻不知道甚樣安慰這位老人家,也不想批評她的女兒 (我想這做會令婆婆更心痛),就打算召一輛計程車順路送婆婆回家,怎料她居住在小西灣,我惟有改話題說:「妳也趁吉之島減價來購物嗎?」最後巴士來了,婆婆問我可否與她一起座,我當然沒有推辭。在途中,婆婆問我有否觀看國慶的表演,她講到眉飛色舞時補充的一句話令我百感交集,她說:「能夠在電視上看見中國建國60周年的慶典,我已無憾了…」

縱使「眼見天主的義怒降在你們身上」(巴4:9),「請你們鼓起勇氣!」(巴4:5)「因為給你們招來這些災禍的那位,要拯救你們,賜給你們永遠的喜樂。」(巴4:29)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護守天使慶日

今天是護守天使慶日,驅使我去思想和辦識聖神與護守天使在我身上的工作,《福音》重申我們不要輕視小孩子,因為「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瑪18:10)。我從前時常埋怨小時候感受過的特恩,在長大後日漸消逝,即使在領洗後也沒有明顯的改善,我猜想我可能一直忽略了我與護守天使的關係,兒時在微小的事上護佑著我的,或許是我的護守天使,不是天主聖神。

在課堂上吳神父解說以色列民在領過十誡後,開始在曠野中流陡的生活,受著困苦的煎熬。上主於是派遣祂的使者,即我們俗稱的天使,在往福地的路上引領和保護祂的子民,藉此賦予以色列民希望。天使是天主創造的高超受造物,是無形無像,在他們的身上卻印有上主的名號。所以,我們聽天使的話而去實行,就是等同作上主所吩咐我們的一切 (出23:22)。 天使可能以人、動物或其他形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若論及天使的職責,總是離不開要彰顯天父的慈愛。

《聖詠》91篇描繪了一個我熟悉的形象,「他以自己的羽毛掩護你,又叫你往他的翼下逃避」(詠91:4),這正正是天主的使者,護佑著義人的情景。吳神父提醒我們天使不僅保護我們的生命和維護我們基本的生存需要,如:白天亂飛的箭矢、正午毒害人的癘疾,或小至足踝碰上石頭而受傷 (詠91: 5, 6, 12),不被敵人殺害等等;更重要的是天使體恤我們心靈的健康,如:黑夜驚人的顫慄 (詠91: 5)、不受邪神的迷惑、魔鬼的唆擺、甚至於對抗驕傲、自私、沉醉於名利、金錢…等惡習。

在課堂後我約了Nina吃飯,她提出一個疑問「護守天使在我們死後便會立刻離開我們嗎? 他會陪伴我們一起去煉獄嗎?」在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中,我找到一點啟示,《路加》是這樣記載的「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路16:22)。我想到我們可以升天堂之時,天使肯定會把我們的靈魂接到天父的懷中。

還有,剛剛在思高聖經辭典的附註中找到《天使的等級》和《總領天使》的解釋: 由新約中我們知道天使是無數的(見路2:13;希12:22;猶14節;默5:11),但彼此並不完全相等,故有等級的區別:聖伯多祿曾提到三等,即:使者(Angels)、掌權者(Dominations)和大能者(Powers)(伯前3:22);聖保祿又加了四等,即:率領者(Sovereignties)、宰制者(Authorities)(弗1:21; 3:10)、上座者(Thrones)(哥1:16)和總領天使(Archangels)(得前4:16)。 在舊約中只見革魯賓 Cherubim 和色辣芬 Seraphim。總領天使中卓卓有名者,有彌額爾(Michael,猶9;默12:7),加俾額爾(Gabriel,路1:26)和辣法耳(Raphael)。加俾額爾在聖經上雖然只稱為天使,而辣法耳的名字在新約中未見,但聖教會也以他們為總領天使。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

天真信賴

今早開啟 Facebook看見一則「提示」,原來是我先前參與 "Cities I have visited" 時漏填了最喜愛的城市,我不加思索就標記了耶路撒冷。及後發現《讀經一》的第一節是「凡愛慕耶路撒冷的,你們都應同她一起快樂,因她而歡喜!」(依66:10),就如嬰兒被母親抱在懷中,受著撫慰似的。

我最近時常思想耶穌的一句話:「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18:1) 人長大了,一切都隱藏了。還記得我在小時候發生的一件趣事,媽媽買了一隻鷄和一隻鴨給我和弟弟,弟弟趁媽媽到市場賣餸就企圖把這兩隻小動物放進洗手盆中暢泳,我便對弟弟說:「你手中的是鷄,鷄是不懂游泳的,放我手上的鴨吧!」結果鴨兒浸死了,當媽媽踏進家門,我便哭著對媽媽說:「鴨兒游水浸死了,老師說腳掌有撲的動物是懂游泳的…點解牠會死去?!」我想媽媽是強忍著憤怒對我說:「鴨兒自小離開爸爸媽媽,你從沒有教過牠游泳,牠又怎懂得呢?」正因為媽媽的訓誨,我開始當起小動物的家長來,也喜愛與牠們談話。我曾飼養了一隻巴西龜,牠懂得回應我簡單的命令,如走動和停步,爸爸媽媽看見了也拍案叫絕。

現在我即使遇上不明白的事,也不會貿貿然道出心底話,不肯說也覺得不用說了。其實,成年人與小孩子都面對著相同的問題,小時候我憂傷會放聲大哭,現在卻強忍著淚水,在角落裡才悄悄哭出來… 這就是長大了的代價。

今天的讀經列舉了一些小孩子的特質,如「心靈不知驕傲蠻橫,眼目不知高視逞能」(詠131:1),自謙自卑 (瑪18:4)… 這都是人在成長後要討回的東西。我兒時的童心為何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