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書到用時方恨少

今天《讀經一》的主角是盧德 (Ruth),這位摩阿布女子是達味王的曾祖母 (瑪1:5-6),她得以與猶太人邂逅是因為白冷發生饑荒,厄里默肋客帶同他的妻子納敖米,及兩名兒子來到摩阿布鄉間逃避災禍,不久之後厄里默肋客便逝世,納敖米當時並沒有回鄉的打算,而兩個兒子分別娶了摩阿布的女子為妻 [其中一人娶了盧德],惟沒有留下子嗣便相繼離世。納敖米在失去丈夫和兩名兒子後才計劃返回故鄉白冷居住,而盧德這個外邦媳婦竟願意離鄉別井,不顧摩阿布與猶太在民族及禮教上的差異,甘願陪同婆婆納敖米回鄉,在捨棄中盡顯她的孝義。在這個故事的背後吸引著我的是這一節,「她們來到白冷,正是開始收大麥的時候」(盧1:22),我肯定吳神父曾經解說過這一節,大麥約是每年四、五月間收割;盧德與納敖米返抵白冷之時,適逢是猶太人的大節慶,是「無酵節」嗎?「無酵節」雖然與「逾越節」同期,「逾越節」是祭殺羔羊的日子,大概與大麥收成拉不上關係。令我惆悵的是回鄉遇上節慶有甚麼象徵意義呢?我已忘記了…怎樣想也記不起!

我惟有以今天《福音》的教誨與盧德的事蹟硬湊在一起,希望我的穿鑿附會不會造成誤解。「無酵節」是把初熟的美果奉獻給天主,盧德的犧牲猶如完美的祭獻,見證著她「愛近人」(瑪22:39) 她愛婆婆如同她愛自己。在婆媳倆人步入白冷的一刻,意味著盧德要實踐猶太人的生活,「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瑪22:37) 的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