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星期五

盧德 (Ruth)

今天的《讀經一》選讀《盧德傳》,我對盧德 (Ruth) 的認識只限於以色列朝聖時,吳神父在聖母訪親堂(Church of Visitation) 和聖母安眠堂 (Dormition Abbey) 的教導,在這兩所教堂內都分別繪畫了數位舊約婦女的肖像,盧德是其中的一位,神父提醒我們救恩來自耶穌,透過不同傑出的女士啟示給世界,婦女們的美德為世界帶來和平 [這道理很深奧,我是不明白的…],聖母瑪利亞當然是其中的表表者。

盧德是摩阿布人,這民族是亞巴郎的姪兒羅特與長女衍生的後裔 (創19:30-38),他們與以色列民即使是有著血緣關系,以色列民視之為不潔的民族。盧德一個外族女子竟傳奇地成為達味的曾祖母,在以色列歷史上獲亨極高的評價,她真的非同小可。

《盧德傳》的開始論及饑荒,促使納敖米 (盧德的婆婆) 與丈夫厄里默肋客帶著兩個兒子由猶大白冷逃難到摩阿布,及後兩兒子都迎娶了摩阿布女子為妻。吳神父在課堂上解釋饑荒是上主對不忠以色列民的懲罰 (參考申命紀),讓以民在饑荒中反省己過,好能重新歸向上主。饑荒過後,納敖米的丈夫和兩個兒子相繼去世,她勸兩位媳婦回摩阿布的娘家,吳神父就15及16節加以闡釋,讓我們窺見兩位婦女的內心世界和掙扎,很有意思。

「納敖米向她 (盧德) 說:『看,你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你的嫂子回去罷!』盧德答說:『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裡去,我也到那裡去;你住在那裡,我也住在那裡;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盧1:15-16)

納敖米或許是擔心同鄉無法容納盧德這個外邦女子,因為猶太人非常重視潔與不潔,盧德若被人視為不潔將要終生承受莫大的痛苦,納敖米愛盧德故規勸她留在摩阿布生活。盧德的回應顯出她是「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瑪22:37 今天的福音),不理會摩阿布人聽到她的宣言會否反感。吳神父以此勉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每左右兩難、顧此失彼,只要有著聖神的帶領,就不會愴惶失措,祂會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們的。

讀經的未句講述納敖米與盧德返回猶大白冷老家,「正是開始收大麥的時候」(盧1:22)。吳神父說大麥收割的時候是五旬節,即聖神降臨節,「人人都聽見他們說自己的方言」(宗2:6),是象徵合一的希望,暗指盧德這外邦女子被以色列民接納了。簡單的一節原來是如此美麗、令人感動。「和而不同」這理念正是種族、宗教融和共處之道,我也終於明白盧德帶給以色列和平是甚麼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