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聖路

昨天斐林豐神父與我們分享他少年時放牛的故事,他每天帶著家中的牛隻到不同的山頭吃草,牛隻在上了山後各自大快朵頤,或會與鄰家的牛隻混在一起,但牧童是不用擔心牛隻會迷失,因為當牛兒大吃一頓後,牠們懂得返回村莊,且自動進入各自所屬的牛棚中,牛兒也通曉倦鳥知返的道理,真的有點難以置信。

我想起斐神父的分享是因為《讀經一》中的一句話,「那裡將有一條大路,稱為『聖路』,不潔的人不得通行:這原是他百姓所走的路,愚蠢的人也不會迷路」(依35:8)。愚蠢的我也可以像牛兒一樣不會迷路,關鍵在於我是否擁有一對純潔的眼睛和一顆善良的心,能辨認正義的同輩,跟隨他們一起在『聖路』上通行無阻,人的眼睛若是純潔的,全身就光明 (路11:34),而純潔的良心能助我們保持信德 (弟前)。

《福音》敘述一個患了癱瘓症的人,他的朋友把房頂拆開,把病者連那小床繫到屋子內,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說:「人啊!你的罪赦了」(路5:20)。那個癱子竟康復過來,能起來行走。吳神父講述這神蹟每次都有不同的演繹,我至少聽過三個不同的版本,令我最接受不來的是他以癱子為中心的解讀方式。患上癱瘓症是不潔的人,他們可能自小隱居不敢置身於人群中,朋友們把他帶往見耶穌,少不免要抬著患者招搖過市,躺卧在床上的癱子可能視之為其恥大辱,寧願死掉也不想受人們的指指點點,可惜無力反抗… 根據三部《對觀福音》的記載,病者在痊癒後並沒有感謝不辭勞苦的朋友們,是他耿耿於懷嗎?如是者,他當真是一個不潔和愚蠢的人。

今天《福音》中的癱子與《讀經一》的『聖路』拉上了關係,我竟看到故事的一點正面訊息,嚐到「獲救者的幸運」,人也平安起來。其實,縱使那個癱子真的不願被治癒,慶幸的他身旁有認識真理的同輩,助這個愚蠢的人最終能走在『聖路』上。這也再次提醒了我,在成聖的路上我們不可能單獨一人行走,我們可能憑藉他人的引領認識了信仰,我們也應不斷把這愛的精神感染其他人,大家攜手向永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