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不同程度的痛苦

今天的《福音》有兩篇不同的選經可供選擇,其中一篇讀經是《路加》記載聖母獻小耶穌於聖殿時遇上西默盎(Simeon),他預言耶穌救贖工程並不是一面倒的無往而不利,祂要使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且成為「反對的記號」(路2:34)。身為母親的瑪利亞早已與兒子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她不單要分擔聖子耶穌的苦難,也要肩負自己的職責,「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2:35)。我猜想當時的瑪利亞必定充滿勇氣,即使知道將要一嘗利劍刺透心靈的滋味,也深信有著天主的眷顧她定能跨越。我上載於網誌左方的「痛苦聖母」畫像正正代表了當時瑪利亞的心情,她意識到有一把小小的利劍刺進她的心房,一切只是開始,劍的傷害愈來愈大,但她仍甘願與主耶穌同行,好一份的堅忍。這是一幅極美的聖像畫,可惜最近這畫像的裂紋愈來愈深,在惋惜之餘更覺心痛!

另一篇讀經是《若望》所載聖母瑪利亞見證著兒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盡苦辱,她心如刀割與兒子一同受苦 (若19:25-27),當年西默盎的預言應驗了,聖母的心靈被利劍深深剌透了。畫家慣常以萬劍穿心或是長長的利劍來表達聖母瑪利亞的痛苦,我其實不太喜歡這類的演繹方式,原因是瑪利亞這份劇痛只是片時,當時一切還未完全顯明。隨著耶穌的死而復活,一切就顯明了,瑪利亞可能如釋重負,陪伴聖子走了大半生,她終於肯定了自己的召叫是為甚麼,心靈必獲享莫大的安慰,也有勇力扶持教會的成長。